科研产出
猪微注射基因胚胎的自体移植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冲取7头超排或自然发情配种的湖北白猪后备母猪1—4细胞期胚胎86枚,显微注射OMT/PGH基因后,移植回原供体母猪的输卵管内。其中5头受孕,4头维持到分娩,产仔11头,产仔率12.8%(11/86);经分子杂交检测,3头阳性,基因整合率27.3%(3/11),转基因效率3.5%(3/86)。


环宝乳油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初报
《植物保护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高效、低毒、安全、价廉的杀虫剂,武汉植物研究所天然农药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利用矿物油的副产物和植物抽提物开发研究出环宝乳油。此药防治柑桔红蜘蛛效果明显,用于蔬菜、花卉、果树均无药害。现将实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剂 环宝乳油A和环宝乳油B(武汉植物所天然农药组研制) 5C/0杀螨丹胶悬剂(广东江门市农药厂


杜·长大三品种杂交猪配套的研究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商品猪能畅销香港,关键在于肉猪在体型外貌,瘦肉率及肉质主要指标能适应香港市场。以引入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三品种杂交生产出的"杜·长大肉猪"供港走俏。自1988年《养猪》杂志二期发表"杜·长大三品种杂交效果测定"初报后,


掖单13号在湖北省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掖单13号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幼苗生长势强,易抓齐苗全苗,穗粗、穗行数多,具有较大的经济产量库。株高、穗位高均较矮,植株抗倒伏,适于密植。在低山平原区抗小斑病、耐大斑病,但不抗纹枯病。该品种于1988年引种至我省,春播生育期为110天左右。


湖北省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及血清学调查初报
《湖北畜牧兽医 》 1992
摘要: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自从Cartwrigh和Huck(1967)首次在英国确诊本病后,至今发现PPV已波及五大州。近几年来,母猪繁殖障碍在我省呈流行蔓延之势,常造成很大危害和损失。为了积极防治本病,我们进行了PPV的分离鉴定及猪群PPV的血清学调查,以了解PPV在我省猪群中的危害程度。现将调查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调节安对棉花各器官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节安(1.1-Dimethylmorpholiniurn chloride)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连续3年试验示范证明,用调节安浸种和叶面喷施能使植株叶片变绿增厚、生长稳健、蕾大、花大、降低脱落率、提高成铃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沿着植株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运输、光合产物的制造、运输和贮藏途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器官的关键部位(根、叶、叶柄、蕾柄、花丝等)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特征是:有关输导组织变得更加发达,营养贮藏细胞内含物增多,叶片表面气孔密度大大提高,栅栏组织增厚、变密。这些结构变化是调节安增进植株各个器官功能的结构依据。
关键词: 调节安 亚显微结构 维管束 导管 气孔器 栅栏细胞


高蛋白蔬菜新品种—四楞豆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四楞豆又称翼豆,原产东南亚热带雨林区,是豆科具块根的多年生藤生植物。在支撑条件下,可攀缘到3~4m高,荚有四楞、带翼状边缘,长6~36cm,每荚5~20粒种子。它根系发达,有根瘤可固氮。 四楞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叶子、花、鲜荚可做蔬菜,味如蘑菇,种子可直接炒食,味似花生,也可加工豆腐制品。块根可食,形似马铃薯,含蛋白质12%~15%,是马铃薯的5倍,是木薯的10倍。 一般亩产嫩荚800kg,种籽100~125kg。若留种,豆荚呈深褐色,种籽呈黄褐色,形状方圆,表皮光滑时,即可分次采收。严霜来临前收获块根,一般亩产175~200kg。地下块茎一般一棵一年产鲜薯0.5~1.0kg,两年生2.5kg左右。不收薯块的,留下老藤,只要培土防冻,第二年开春基部仍能抽芽生枝,开花结荚,产量比头一年还高,如此可以连续收获多年不衰。


湖北省“八五”小麦育种协作攻关进展明显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八五”期间,我省小麦育种协作攻关在省科委领导下,以省农科院粮作所为组长单位,与省科委签订一级合同;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等6个承担单位与组长单位签订二级合同。以两级合同方式进行协作攻关和项目管理,这在湖北省小麦育种方面尚属首次。协作攻关目标明确,任务落实,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措施,这对于提高我省小麦育种效率和水平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论我国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与管理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合理化标准;並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实行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宏观控制与农民经营者的微观搞活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以期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