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小叶苦丁茶专用机械及配套技术研究报告
《茶叶科学技术 》 2006
摘要:近年来,苦丁茶发展迅猛,有绿色黄金之誉。贵州小叶苦丁属木樨科女贞属植物,由于品质独特,口感适应性强,饮用人群迅速增加,其产品已成为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苦丁茶。苦丁茶经济效益明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省许多县市均已把贵州小叶苦丁茶列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经济支柱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


科学发展观与贵州茶业发展
《贵州茶叶 》 2006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时,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中国草地学报 》 2006 CSCD
摘要:2003~2005年,对贵州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到14科58属110种共503份,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类最多,豆科及其它杂类牧草较少。经分类鉴定后,将具有一定优良性状、在同一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牧草升入二级圃,初步测定其生育期、再生性能、适口性、茎叶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结实性7个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牧草资源中,品质优良的牧草种类较多,大部分野生牧草都能结实,其中结实率和发芽率都较高的有14种。通过综合指标的分析,筛选出苇状羊茅、鸭茅、扁穗雀麦等9种综合性状较好的野(逸)生牧草可供开发利用。


自然低温对籼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耐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相对冷敏指数(CR I)为评价指标,对籼稻恢复系明恢63(R1)、蜀恢527(R2)、绵恢725(R3)、绵恢746(R4)和辐恢838(R5)及其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障碍型耐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系R1~R5及其杂交组合对低温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5表现耐冷性强,而R3、R1和R2均表现为弱;2)在一定的低温胁迫下,同一个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与同一不育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之间的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耐冷性强弱前者呈A/R5>A/R3>A/R2>A/R1>A/R4趋势,后者呈A3/R>A1/R>A2/R的趋势,表明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影响;3)在一定低温胁迫下,恢复系与其相应杂交组合的耐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R1、R2、R3和R5与其对应杂交组合之间CR 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0.5145*、0.1660和0.8965**。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耐冷性 相对冷敏指数 低温胁迫 不完全双列杂交


粗壮女贞苦丁茶有益性功能
《贵州茶叶 》 2006
摘要:苦丁茶是一类代茶饮料植物资源的统称,是我国各地居民习惯喜用的消暑清凉饮料,现已报道有31种植物在不同地区被称之为苦丁茶。近年来,先后有多种苦丁茶植物被开发驯化成经济作物栽培,一些地方已经把苦丁茶当作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不同植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