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草毒覆盖地膜的效应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近10年来,我国成功地在多种作物上推广地膜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在草莓方面,沈阳农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1980—1981年首先试用这一技术,接着中国果树研究所、江苏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也相继进行试验。目前一些地区已在草莓上推广这一技术。为了探明在新疆自然气候条件下草莓覆盖地膜的效应,我们于1985—1986年进行了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密瓜测土施肥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测土施肥是目前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的一项常规农业技术,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广应用。测土施肥有三种方法,一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二是计划产量施肥法,三是土壤养分诊断法。1986年,我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于农六师一○三团采用计划产量施肥法在哈密瓜上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赛红,计划产量设亩产3吨、3.5吨及4吨三种,试验面积共6亩。哈密瓜需肥参数据1984年研究结果定为每产100公斤果实需有效氮373克,有效磷118克,有效钾621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生态区划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1949年以前,新疆小麦生产以春麦为主。解放后冬麦面积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而逐步扩大,到1958年冬麦比重就超过了春小麦。1961年冬麦面积占到小麦面积68.7%。此后,冬麦面积又逐步下降。近20年来,全疆冬春麦比例大致稳定在3∶2左右,大体上北疆北部、东部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天山两侧是主要的冬春麦兼种区。但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境内区域之间气候相差悬殊,耕作制度也有差别,从低于海平面100多米的吐鲁番盆地到高出海平面3000多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葡萄的生产方向和葡萄干生产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一、新疆葡萄的生产方向 关于新疆葡萄的生产方向,可以从分析世界葡萄生产形势入手,参照世界各葡萄生产国的生产方向,根据葡萄对自然气候条件的需要和全国葡萄生产区划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多方权衡,才能确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灰霉病和青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白皮大蒜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新疆白皮大蒜在出口运输和冬季贮藏中霉烂严重,烂蒜外表正常,蒜瓣干缩如同棉花,人们称为棉花蒜。据1985年3月调查,奇台县碧流河乡外贸站收购贮藏的大蒜发病率达90%,农家贮存的大蒜发病率也在5—90%。 1985—1986年,我们将病蒜多次进行分离和回接试验,结果属灰霉病的占90—95%,属青霉病的占5—10%。 一、症状 大蒜灰霉病和青霉病主要发生在蒜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的保守耕作法

新疆农垦科技 1986

摘要:发展迅速 近年来美国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进行保守耕作(Conservafion tillage)是可行的。所谓保守耕作,是指任何能比常规耕作减少土壤和水份流失的耕作方法。它通常在播种前不翻耕土地,能使土壤表面始终保持足够量的作物残渣复盖物。据美国保守耕作中心调查,1972年美国采用保守耕作的耕地仅3000万英亩。1982年超过1亿英亩,占美国农田的24%,1983年发展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邦德国的农业环境保护

世界农业 1986

摘要:联邦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北部地势平坦,从中部开始隆起为丘陵,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山麓地带。全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9℃,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个天然的森林国家,森林占总面积的1/3。农田面积为726.3万公顷,草场471.4万公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山北坡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合理布局

新疆农业科学 1986

摘要:天山北坡农业区,西起塔城地区的乌苏县,东至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北达克拉玛依市,南及天山山麓,包括五个市、一个州、二个县和兵团的三个师、一个局,土地总面积12.57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7.6%.本地带城镇工矿云集,农场密布.一、种植业现状与问题本地带1984年有耕地1,298.31万亩,占全疆耕地27.5%,其中水浇地1,209.22万亩,旱地70万亩,水田19.09万亩;同年生产了全疆近1/4的粮食,近30%的棉花、油料,绝大部分甜菜,近半数的瓜菜,过半数的薯类,是新疆重要的粮、棉、甜菜、瓜菜产区.本地带各地段的种植业,东段以粮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业开发问题的探讨

科学·经济·社会 1986

摘要: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处边疆的社会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小生产为特征的自然经济,是研究新疆农村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研究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运行机制,在传统农业的条件下研究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根据新疆农业的特点和现状,我认为新疆农业应以绿洲为载体,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上的白粉病—中国新纪录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摘要:石河子农学院余俊杰在石河子地区发现了棉花白粉病。他将此病录在《科技通讯》,石河子农学院,1982,(1) 35—43,“石河子地区作物病害调查”一文中。但文中仅有病名,没有学名,未见涉及白粉病症状和病原物的描述和鉴定。1982~1984年,笔者先后多次在新疆的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库车等地的棉田中发现了棉花白粉病,并有逐年扩展的趋势。根据资料记载,本病在北非的苏丹、中亚的印度、苏联的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塔吉克共和国、美国的得克萨州、西印度群岛、南美的秘鲁等植棉区均有发生。在苏联,因棉花白粉病为害,导致了棉叶早期脱落,可使原棉花减产5~7%。迄今为止,棉花白粉病在新疆发生,在我国还属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