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水稻新品种—新稻1号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新稻1号是新疆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和品种资源研究室于1976年用宁系62-3与盘锦1号杂交,将其F_3代干种子用~(60)Coγ射线186.9戈瑞辐照后经多年选育而成。1986年10月,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 新稻1号的主要优点是早熟、高产、优质。1983—1985年,新稻1号参加水稻早熟组的区域试验时,成熟最早,比亲本宁系62-3平均早熟7天,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全生育期为110—120天,因其生育期短,既可在冷凉的北疆和南疆山区种植,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蚜虫天敌蒙新原花蝽初步观察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我们在调查蚜虫天敌时发现一种新疆未报道过的捕食性天敌——蒙新原花蝽(Anthocoris pilosus Jakovlev),现简述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6—4.0毫米,宽1.5—1.8毫米,黑色,具光泽,密被竖立绒毛;头长0.62毫米,宽0.52毫米,黑色;复眼黑褐色,眼后毛略长于眼直径;触角黑色,各节长度分别为0.18,0.48,0.28,0.26毫米,密被长毛,长约等于各节直径;喙黑褐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耕地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新疆地广人稀,1986年总耕地为4575.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3亩,高于全国水平(人均1.4亩),仅次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居全国29个省市区的第三位。但新疆丰富的耕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耕地生产率居全国第22位。 现就1986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和有关农业技术资料,进行简要统计分析,寻找新疆耕地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耕地生产率提出粗浅看法,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关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栽培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营养品质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小麦是世界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及其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已引起作物育种家、谷物化学工作者和食品加工部门的广泛关注。小麦品质育种已列为国家“七·五”期间的重大攻关项目。有关小麦品质遗传、生理生化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新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分析资料也有零星报道。我们征集了全疆各地(州)、县(市)的主要栽培品种,作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和氨基酸的分析,同时对与营养品质有关的要素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对新疆小麦的品质概貌有一个基本了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层次”配方施肥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合理施用化肥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种植业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实践证明,优化配方施肥是实现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重要途径。所谓优化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而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施用量与比例的综合性科学施肥方案。为此,我们综合了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的优点,根据新疆具体情况提出“三层次”配方施肥法(配方施肥技术体系)。这个施肥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葡萄种胚的离体培养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早熟葡萄的种子,特别是有性杂交中双亲为早熟或极早熟类型杂交组合得到的种子,常由于营养物质不足,直播时萌发率和成苗率都十分低。为了培育早熟优良葡萄新品种,我们于1979—1985年开展早熟葡萄种胚离体培养的研究,获得了一批种胚离体培养植株,至1985年移栽成活500株,有的植株已开花结果(见封三照片)。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莎芭珍珠、吊托玫瑰、奥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制作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为了发挥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sGV)的治虫作用,1983—1985年我们对其可湿性粉剂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出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225公斤,防治示范4820亩,虫口减退率约为90%,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其制作工艺简介如下。 一、病毒的增殖与提取 1.病毒的增殖 利用人工半合成饲料和天然饲料群体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生态区划(续)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三、新疆各小麦生态区述评 1.阿勒泰-博乐-巴里坤春麦区 本区位于新疆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包括阿勒泰地区和博尔塔拉州全部,塔城地区的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和布克赛尔5个县,哈密地区的巴里坤、伊吾两县和兵团农五师、农九师、农十师所属团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苜蓿根瘤菌优良菌株侵染力和固氮力的探讨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新疆栽培的苜蓿主要是紫花苜蓿,它根系庞大,茎叶繁茂,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不仅是良好的饲料,而且能培肥土壤,不论高温还是高寒地区均能种植。1980—1985年,我们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协作,对新疆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分离到苜蓿根瘤菌20株,经生理生化测定、回接、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筛选出了苜蓿根瘤菌优良菌株,并生产了根瘤菌制剂,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供试菌株为筛选出的030、15紫花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果实生理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库尔勒香梨的正常果实(俗称母梨)呈倒卵形或倒圆锥形、长圆形,果顶(萼端)平圆,萼洼中深、中广,果面光滑,成熟时底色黄绿,贮藏一个月后逐渐变黄。近年又出现了几种不正常果实,有果顶突出而全果呈纺锤形(俗称公香梨或猪嘴梨)或表面呈蟾皮状,肉质变硬,以及果顶在成熟时呈深绿色而且经短期贮藏也不变黄的,还有全果呈凹凸畸形等类型,这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降低了果实品质,给生产造成了损失。我们初步认为这是由营养失调造成的果实生理病害,并于1986年开始进行有关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