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钴-60辐照甘蓝夜蛾生物学效应观察
《新疆农业科技 》 1974
摘要:应用辐射控制和消灭害虫,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在其南部消灭了螺旋蝇之后,受到了各国研究的重视,已有数十个国家对为害作物、家畜家禽或传染疾病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害虫进行了研究;并有30多个物种的害


新疆玛纳斯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学报 》 1966
摘要:玛纳斯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粮食基地之一。但由于土地受到次生盐渍化的威胁,土壤肥力得不到发挥,单位面积产量不稳定,扩大耕地面积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和防治就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急迫问题。


棉田打药治虫的关键和打药的标准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棉虫防治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谈棉田打药的关键问题和打药的标准,借答同志们垂询并请指正.棉田打药治虫,常有人说效果不好,甚至对药剂的效能发生怀疑.其实,影响药剂杀虫效果的因子很多,轻下结论是不妥当的.一、棉田打药治虫的关键生产实践中防治效果的好坏,一般有以下五个关键性问题,只要过好这五关,防治效果就好;掌握不住,效果就差.1.对症下药 每种杀虫药剂,对各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当然是不相同的.这种药防治这种虫子好,防治另一种虫子不一定也好,甚至完


苜蓿、草木樨保苗技术问题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种植苜蓿、草木樨,对改良土壤、增进地力、提高粮棉产量,有良好的作用.但保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故全疆各地尚未普遍种植.因此,我们在阿克苏塔里木垦区进行了保苗技术调查和试验.一、土壤含盐量与保苗关系苜蓿、草木樨苗期生长缓慢,抗盐力弱;随着植株的成长,耐盐力逐渐提高.垦区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一般属轻盐渍化土壤.但大多数生产单位,在含盐较重的土地上安排苜蓿、草木樨,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我们在农一师农科所试验结果:不同盐水浓度,影响苜蓿、草木樨发芽率很大.盐水浓


水稻良种公交10号及其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公交10号是自治区农科院农科所和米泉水稻试验站新近引种成功的一个高产水稻品种.这个品种,一九六四年参加米泉县水稻试验站水稻品种试验,平均单产1,205斤;一九六五年在该站丰产田、大田分别种植2.88亩和8.35亩,平均单产为1,237和1,169斤;与此同时,米泉县农技站指导红旗公社土窑子大队、吴家樑大队及三道坝公社西阴沟大队分别种植3.7、2.1和4.1亩,平均单产为1,287、1,376、1,313斤.一九六三年出来,自治区农科院农科所、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普查技术和方法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的棉花病害,严重地威胁棉花生产.这两种病菌一经侵入,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目前,还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和种子消毒措施,不(?)根除,因而已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为了进一步摸清病害在新疆的分布与为害,从而制定防治对策,根据一九六五年全国棉花枯萎、黄萎病学术会议精神,结合各地经验及有关资料,综合整理成普查技术和方法,供各地参考使用.


春季耕作措施与碎土保墒及全苗壮苗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在秋耕的基础上进行春季耕作,主要任务是为春播作物准备一个良好的苗床,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疏附县伯什克然木公社土壤粘重,春季干旱多风、水分蒸发很快.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要实现苗全苗壮,春季播前耕作必须做到土壤平整细碎、上松下实、墒情良好.当地农民在碎土保墒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过去使用土犁耕地,一般反复6—7次;目前用喀什步犁,仍反复3—4次.多耕碎土,效果很好,耕2次比耕1次坷垃(直径5厘米以


在温宿县推广水稻插秧的几点体会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水稻育秧移栽已在全疆主要稻区推广,因而普遍提高了产量,大家都认为这是增加稻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个别地区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一九六五年,我们在温宿蹲点推广水稻插秧,得到一些体会,略谈如下,或许有助于今后插秧的进一步推广.一、对待插秧,要一分为二秧田面积小,(?)于精细管理,省水、省肥.同时,育秧期间,本田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精耕细作,消灭杂草,提高整地质量.但插秧时需要劳力多,安排不当,容(?)与整地、拔草、割苜蓿等农活发生争劳力的矛盾,严重时甚至形成草荒,反而降低产量.所以,在插秧问题


春箭舌豌豆简介
《新疆农业科学 》 1966
摘要:春箭舌豌豆又称春巢菜,一年或越年生草本绿肥作物.高50—150厘米,枝多叶茂,复盖度大,产量高.长荚果生于叶腋间,内含种子5—8粒.种子粉红色,扁园形,千粒重50—60克.根系主要分布在耕层,纵横交织,多根瘤.生产上,春箭舌豌豆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快、产量高:砲台、玛纳斯、阿克苏等地,麦收后复播(七月十一日)到九月廿六日,株高达92—121厘米,亩产鲜草3,815斤;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四年在阿拉尔种植,三年平均株高146—153厘米,亩产鲜草2,000—4,000斤;和田专区农科所一九六四年春播(三月十八日),到六月十日翻压,亩产绿色体1,248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