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研9号在安徽省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油研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并于1998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了贵州、江西、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安徽省种植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和广泛的适应性。平均产量为:移栽144.3~209.6kg/667m2,直播120~ 181.1kg/667m2,平均增产10.92%~16.38%。生育期为220~230d,苗期长势旺盛,花期耐低温能力强,结实性好。植株较高,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性强。品质优,含油量高达44%。是安徽省值得推广的品种。


SSR标记对高海拔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37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为3.4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06,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6~0.876,平均为0.6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SSR标记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 遗传多样性


杂交籼稻与其亲本低温障碍耐冷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较高海拔地区采用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平均结实率和相对冷敏指数(CR I)为指标,对以3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组配的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籼稻组合的障碍型耐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低温胁迫下,相同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相同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间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耐冷性前者呈A/R 5>A/R 3>A/R 2>A/R 1>A/R 4,后者呈A 3/R>A 1/R>A 2/R的趋势,表明杂交籼稻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的影响;(2)杂交组合不同播期之间的低温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低温平均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在Ⅳ期与Ⅲ、Ⅱ期之间分别为0.603 0*和0.662 0*,在Ⅲ期与Ⅱ期之间为0.564 1*;而CR I值的相关系数在Ⅳ期与Ⅲ、Ⅱ期间分别为0.743 9*和0.977 0**,在Ⅱ期与Ⅲ期之间为0.726 7*。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障碍型耐冷性 相对冷敏指数 低温胁迫 不完全双列杂交


贵州草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贵州草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贵州草业发展的三大策略:一是加强草业科技投入和深入研究,重点攻克当前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为新阶段草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储备;二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制定草业发展规划,调整草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推进农区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稳步转变;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的作用,实施草—稻、草—玉米、草—烟等轮作模式,大力发展农田种草养畜、林下养禽和推动草地旅游业的发展。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