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赤霉病菌细胞壁提取物(HCW)的生物活性
《菌物系统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强致病力(F15)和弱致病力(H28)菌株的菌丝细胞壁制备获得提取物(HCW),分别在抗病和感病小麦品种上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CW可显著提高小麦黄化芽鞘、愈伤组织和穗组织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黄化芽鞘组织的脂氧合酶(LOX)的活力,但不影响小麦黄化芽鞘的生长。强、弱致病力菌株的HCW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差异,抗、感病品种对HCW的反应也基本一致。禾谷镰孢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HCW和DON均可抑制病菌的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又可部分互相抵消.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细胞壁提取物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生物活性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与油菜品种的互作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省具代表性的油菜菌核病发生区采集菌核病菌,并接种不同油菜品种的叶片,研究油菜品种与病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菌核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扬州菌株JS1、通州菌株JS5和金湖菌株JS3致病力较强,而丹阳菌株JS6和溧阳菌株JS2致病力较弱。供试各油菜品种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但菌株与品种间互作效应显著。溧阳菌株JS2特别适应于9605品种;丹阳菌株JS6特别适应于9503品种;金湖菌株JS3最适应89-56品种;如皋菌株JS4最不适应9503品种,对其它品种具有广谱适应性;通州菌株JS5较不适应marnoo品种,而扬州菌株JS1则对所有品种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油菜品种;致病性;互作


吴江稻区稻瘟病菌小种更替规律及抗瘟品种的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4年从吴江稻区采集的133份稻瘟病标样的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得到6群11个小种。其中,中 G1 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占465% ,为优势小种。监测圃中稻瘟病菌小种的动态与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稻瘟病菌各小种的发生频率年度间变化较大,小种的更替与栽培品种有直接的关系。通过筛选广谱抗性品种及主栽品种的抗性基因分析,初步得到12个具有广谱抗性的品种(系),其中“9331”等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及作为抗源供育种部门利用。
关键词: 稻瘟病菌;小种;更替规律;抗瘟品种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1种新型、方便的活性标记,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正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研究中应用。近来研究表明,GFP具有很多理想的特性,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譬如,GFP在细胞中表达,在蓝光或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而且,GFP在细胞中呈自主性表达,没有细胞或位置表达的专一性,无需外源反应底物,无需进行细胞或组织的固定和渗透处理,使表达检测很方便。由于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其它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此,可用来监测基因表达、信号转导、共转染、蛋白运输与定位,以及细胞系谱分类等。本文就GFP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GFP);分子生物学


小鼠胚胎和生殖腔液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英文)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8周龄雌性小鼠经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 M S 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 G),诱导超数排卵,与相同品系雄鼠交配后24 h、40 h、65 h 和92 h 分别采集1、2、8细胞胚和早期囊胚样本,并于各相应胚胎发育期采集小鼠输卵管液、子宫液和血清样本;未交配雌鼠于注射 P M S G 后24 h 采集未受精卵(成熟卵母细胞)、输卵管液和血清样本。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样本中11种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和1细胞胚胎中,花生四烯酸含量高达304% 和605% ;2、8细胞胚胎和囊胚中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高于卵母细胞和1细胞期胚胎中的含量;软脂酸和油酸在所有生殖细胞样本中处较高水平,但不同细胞期差异较大。在输卵管液和子宫液中,高浓度肉豆蔻酸组分出现在1细胞期,硬脂酸出现在2细胞期,而高比例亚油酸则存在于囊胚期。小鼠胚胎中软脂酸和油酸等脂肪酸含量与相应细胞期输卵管液和子宫液较为一致。然而,除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在所有样本中均处于低水平外,胚胎中大部分脂肪酸成分含量显著不同于同期输卵管液、子宫液以及血清中脂肪酸组成特点( P< 005)。


农业现代化途径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我国农业现代化途径在农业发展中的阶段性、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科学技术先导性及自然资源基础性等方面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提出了遵循规律,加速推进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耕作制度对抛栽稻田杂草的群落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CSCD
摘要:三年六熟五旱-水稻作,抛栽稻田的主要杂草(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和水莎草)发生频度和优势度降低,优势草种为鳢肠和下香蓼。麦田免耕3年,后茬抛栽稻田多年生杂草(眼子菜、矮慈菇、水莎草)的发生频度和优势度上升而一年生杂草(稗草、异型莎草)呈下降趋势。休闲3年,复种抛栽稻,稻田优势种为双穗雀稗、水芹、节节菜、眼子菜、水虱草等
关键词: 耕作制度;杂草种群;抛栽稻田


海盐沉降对森林沼泽土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和交换过程的影响(英文)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每月1次在爱尔兰 Galw ay 县 Cloosh 林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其交换性阳离子( Ca2 + 、 Mg2 + 、 K+ 、 Na+ 、 Fe3 + 、 M n2+ 、 Al3 + 和 H+ )的浓度。结果显示:在沼泽土0~60 cm 土层中,交换性阳离子主要为 Mg2+ 和 Na+ ,表现了海盐沉降对其的影响,但在森林土壤表层的 O1 层中,交换性阳离子主要为 Ca2 + ,说明其受森林及管理的影响;交换性阳离子的分布随土层深度和森林生长、休眠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体现了营养元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性和循环性。海盐沉降较小时,将会对土壤阳离子交换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可以推测,海盐沉降较大或特大时,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的分布则将产生明显变化。


三个转Bt基因棉品种田间抗棉铃虫效果初报
《中国棉花 》 1999 CSCD
摘要:通过田间罩笼接棉铃虫蛾试验表明,转Bt基因棉较常规品种盐棉48具有较好的抗棉铃虫效果。在百株卵量均为800粒以上的情况下,12天后97—1和97—2的百株残虫量明显低于三代防治指标15~25头;而盐棉48百株残虫量达70头,远高于防治指标,仍需化学防治来控制其为害。此外,还考察了在自然虫源状况下,各品种上蚜虫、棉卷叶虫和棉造桥虫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了转基因棉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棉铃虫;抗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