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针对药用植物艾纳香以营养体为收获物、枯叶为主要原料、分生繁殖、多年生以及药用有效成分含量为生产目标的农艺学特点,设置6个密度处理试验,分析了相应指标对人工种植群体密度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适合的密度为834~1 334株/667m2,以上限更为保险。
关键词:
艾纳香
栽培
群体密度
产量
有效成分
《杂交水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优联合9号(Ⅱ-32A/UNI9)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对稻瘟病抗性较强,耐寒,品质较好,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黔优联合9号
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快繁体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因型、激素及添加物、外植体状态、预培养和共培养、抗生素筛选等方面讨论了影响子叶和下胚轴快繁体系及其转化的因素。
关键词:
油菜
子叶
下胚轴
再生体系
生物技术
遗传转化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艾纳香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艾纳香原料产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尿素用量25kg/667m2 可达生物和原料产量的峰值,6~10kg/667m2可达有效成分含量的峰值,20kg/667m2可达有效成分产量的峰值;氮素用量过多,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均下降,经济系数和氮的有效性降低。有效成分中L-龙脑与其他成分(艾纳香油)的比例也可施氮调控。
关键词:
艾纳香
中药
栽培
施肥
氮素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两优211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11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8 993.76+101.25X1+227.92X2+126.38X3+85.67X4-134.58X12-351.33X22-46.08X32+38.67X42+69.56X1X2+136.00X1X3-90.19X1X4-86.25X2X3+83.56X2X4-94.88X3X4。进一步明确了两优211获得8 600 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在有机肥为22 500 kg/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745 6~2.837 7)×105穴/hm2,N施用量165.67~180.15 kg/hm2,P2O5施用量87.368~133.632 kg/hm2,K2O施用量59.475~90.525 kg/hm2。影响两优211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和密度,其次是施磷和施钾。
关键词:
两优211
高产栽培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耕作与栽培
》
2006
摘要:试验利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中,采用生长延缓剂多效唑与硼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钼酸铵配方作叶面肥施用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多效唑、硼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钼酸铵。该5种成分作叶面肥应用的最佳配方浓度为:多效唑有效浓度60~120mg/kg、硼砂浓度0.1%~0.2%、磷酸二氢钾浓度0.2%、硫酸镁浓度2%、钼酸铵浓度0.1%。
关键词:
油菜
黔油12号
制种
多效唑
微肥
浓度配方
《耕作与栽培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