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不同油梨品系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用来自海南省儋州市及白沙县的9种油梨品系(DL-F、FR-1、LY-C、LY-L、RK-1、RK-2、RK-3、RK-4、RK-5)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矿质元素、脂肪酸成分、维生素C、总酚、黄酮等31项重要果实品质性状,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果实中矿物质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油梨果肉中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相对含量,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油梨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用NaNO2-AlNO3-NaOH法和酒石亚铁法测定黄酮及总酚等重要果实品质指标,并对测得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油梨品系的大部分果实品质性状存在差异,9种油梨品系的油脂在密度和折射率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系油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其含量无显著差异;油梨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其中钾元素、磷元素以及油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其他水果相比较,其含量较高,是评价油梨果实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5.0时,可以将9个品系聚为4大类.第1类聚集了2个品系RK-2、RK-3,这2个品系碘价较高,皂化值很低;第2类聚集了5个品系,包括DL-F、LY-L、FR-1、RK-1、RK-4,这一类群的棕榈酸、皂化值、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第3类只有1个品系LY-C,该品系的各个指标均表现良好;第4类也只有1个品系RK-5,该品系果实品质表现较差.综上所述,通过对海南本地不同品系油梨的多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检测,结合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油梨各项品质指标,可为海南地区油梨系统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梨;果实品质;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橡副珠蜡蚧的干扰作用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Huang对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寄生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干扰作用,于室内观察了寄主不同成虫阶段(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量(3、10、20头和30头)、两种蜂接蜂间隔时间(2、4、6 d和8 d)等因素对两种寄生蜂寄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发育阶段对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增加,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显著。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为3~30头时,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均高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两种寄生蜂接蜂间隔时间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影响明显,间隔2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最高,为21.3粒;间隔4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最高,为58.89%;但间隔8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率下降至最低。研究结果表明,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间隔时间在4 d内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没有影响,间隔时间超过4 d时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有明显干扰,试验结果可以为合理避免这两种寄生蜂种间竞争提供依据。

关键词: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蓝色长盾金小蜂 寄主发育阶段 接蜂数 间隔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益智种子和果皮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0.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其一级和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并用Masslynx软件对原始质谱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结合文献报道信息,综合分子相应结构特征、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质谱裂解规律,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识别鉴定.从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32个和50个非挥发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糖类、脂肪酸类和萜类化合物等5类成分,其中有5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益智中分离得到;益智种子的主要成分为酚酸类(11个)化合物,也是益智种子的代表性成分,占总鉴定结构化合物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益智果皮中的酚酸类成分较少,仅鉴定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益智果皮主要成分为黄酮类(19个)化合物,占总鉴定结构的化合物总数近三分之一,且种类丰富,而种子中仅鉴定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二者中共有成分仅4个,分别是单糖类化合物D-gluconic acid、D-glucopyranuronic acid,二糖类化合物sucrose和黄酮类化合物chysin.结果表明,益智种子非挥发性化学物质较少,而益智果皮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益智种子和果皮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益智种子主要成分为酚酸类活性物质,益智果皮则以黄酮和萜类成分为主,在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上应区别对待使用.

关键词: UPLC-Q-TOF-MS 益智种子和果皮 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西沙群岛土系的建立中国西沙群岛土系的建立

土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南海岛屿土壤资源极为稀罕且珍贵,但迄今对该区域海岛土壤研究尚不充分,在土壤分类方面,已建土系甚少或信息非常缺乏.本研究通过2020年对西沙群岛13个岛礁的土壤调查,对确定的7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详细鉴定,7个剖面的成土母质均来自死亡的珊瑚和贝壳,2个剖面仅有暗沃表层,2个剖面有淡薄表层和雏形层,3个剖面仅有淡薄表层.7个剖面均为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和高热土壤温度状况和具有珊瑚砂岩性特征,6个剖面有富磷特性.在高级分类单元上,2个剖面归属于磷质钙质湿润雏形土亚类、4个剖面归属于磷质湿润正常新成土亚类,1个剖面归属于钙质湿润正常新成土亚类.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土族,建立了晋卿岛系、甘泉岛系、永兴岛系、赵述岛系、南沙洲系和甘泉堤系6个土系.其中,晋卿岛系、甘泉岛系、永兴岛系、赵述岛系和南沙洲系分布于海岛中的蝶形洼地,有植被覆盖,为鸟类栖息地,枯枝落叶和鸟粪较多,土体中有机碳和磷的含量较高.甘泉堤系分布于环岛裸露海堤,无植被,鸟类活动甚少,土体有机碳和磷含量极低.本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南海诸岛土壤有借鉴意义,还可为海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国土资源有效管控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土壤系统分类 土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Argonaute基因功能分析及其调控小RNA发生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威胁香蕉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4)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栽培品系.Argonaute蛋白(AGO)介导的RISC复合体在RNAi干扰中起到重要作用.Foc4含有两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AGO蛋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ago1、△ago2和△ago1/2基因缺失突变体,并对其突变体的生物学表型、非生物胁迫、致病力及小RNA发生进行分析.与Foc4相比,缺失突变体不影响菌丝的营养生长,但是分生孢子产量下降,对巴西蕉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其次,在hpRNA诱导的基因沉默中,AGO1主要负责产生siRNA介导基因沉默.最后,sRNA测序显示,缺失突变体的sRNA长度分布和5'-端首位碱基出现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并且都能产生自身特异性miRNAs.另外,本研究还鉴定到不依赖AGOs形成的miRNA.这些结果说明Foc4的AGOs在调控产孢量、非生物胁迫、致病力,以及小RNA发生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揭示Foc4小RNA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Argonaute;致病力测试;hpRNA;m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脂肪酸外运蛋白基因FAX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原产非洲,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产油效率极高。目前油棕广泛种植在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和我国的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油棕果实压榨的棕榈油是重要的食用油和工业原料。脂肪酸在植物质体中合成,然后转运到内质网上进行加工和修饰。为了研究油棕脂肪酸的转运机制,以‘热油4号’油棕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挖掘控制油棕脂肪酸转运的关键基因。脂肪酸外运蛋白1(fatty acid export 1, FAX1)是植物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细胞内脂肪酸从质体向外运输,在脂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油棕中克隆了3个EgFAX1基因(EgFAX1-1,EgFAX1-2,EgFAX1-3),对其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蛋白不稳定指数、脂肪族系数、总平均亲水性、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进化关系和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EgFAX1基因编码的肽链氨基酸长度分别为189、231和232,分子量分别为20.43、24.85、24.92 kDa,等电点为分别9.82、9.82和9.93,蛋白不稳定指数分别为48.01、49.71和50.09,脂肪族系数分别为81.06、84.07和83.28,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为0.071、0.121和0.106,分别含有2、5、7个外显子,都含有FAX1的特征结构Tmemb_14蛋白结构域。将油棕与拟南芥、水稻、大豆、油菜、番茄、绿藻、红藻、盘藻、团藻、长囊水云、细小微胞藻和小球藻的FAX1氨基酸序列做进化分析,发现EgFAX1与大豆和番茄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3个EgFAX1基因EgFAX1在油棕根、茎、叶、花和果中的表达特征,发现EgFAX1在花和果实中的表达量较高;同时分析3个EgFAX1基因油棕花后15周、17周、21周和23周果实中的表达特征,发现3个EgFAX1基因均在油棕果实发育过程中先升高,到达峰值后逐渐降低,其中EgFAX1-1在花后17周的果实达到峰值,EgFAX1-2和EgFAX1-3在花后21周的果实中达到峰值。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EgFAX1调控油棕脂肪酸运输的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脂肪酸 FAX1 油棕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咖啡嫁接苗内源激素及生物量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咖啡嫁接苗应对干旱胁迫其内源激素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布置了盆栽试验.接穗为中粒种咖啡'大丰1号',砧木分别为大粒种咖啡'查理种16号'(种间嫁接)和中粒种咖啡'热研2号'(种内嫁接),3种水分处理:(1)正常淋水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18%≤SMC≤25%,(2)轻度胁迫15%≤SMC≤17%,(3)重度胁迫10%≤SMC≤12%.6个试验处理分别为种间嫁接L1、L2、L3,种内嫁接C1、C2、C3.结果表明:种内嫁接苗根系IAA、ABA、TZR、IP含量在正常和轻度水分处理下均显著高于种间嫁接苗;干旱处理下种间嫁接苗叶和根IAA、ABA、Zeatin、TZR,种内嫁接苗叶IAA、ABA、Zeatin升高正响应干旱胁迫,但种内嫁接苗根IAA、Zeatin、TZR为负干旱胁迫响应;2种嫁接苗根IBA含量对干旱胁迫响应不同,种间嫁接苗重度干旱显著低于正常和轻度干旱,种内嫁接苗干旱显著高于正常水分;2种嫁接苗叶片、根ABA含量,干旱显著高于正常水分,叶片ABA含量L2、L3比L1高65.13%、218.52%,C2、C3比C1高31.10%、89.15%.根ABA含量L2、L3是L1的7.71倍、9.05倍,C2、C3是C1的1.79倍、1.48倍;重度干旱种间和种内嫁接苗叶面积损失率显著增加,单株生物量分别比正常水分减少23.45%、20.14%;轻度水分胁迫种间嫁接苗根干重、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高39.16%、33.81%、28.07%,根系变细,根冠比0.66显著高于正常水分0.48;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咖啡嫁接苗内源激素变化与生物量间存在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与叶片IAA、Zeatin、ABA和根ABA呈显著、正负相关,根直径与根IAA、TZR、IP、ABA呈显著负相关,侧根数与根IAA、Zeatin、TZR、IP、ABA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在正常和轻度干旱下种内嫁接苗根系生长强于种间嫁接苗,IBA对调控种内嫁接苗根系应对干旱有积极作用,ABA对2种咖啡嫁接苗耐受干旱起关键作用,轻度干旱明显促进种间嫁接苗根系生长,而对种内嫁接苗根形态的改变和根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为下一步开展咖啡嫁接苗内源激素的干旱调控机理作了有效的前期探索.

关键词: 咖啡;嫁接苗;干旱胁迫;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岭方颜叶蜂属两新种及分种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

昆虫分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南岭山脉方颜叶蜂属种类调查概况,并记述南岭方颜叶蜂属2新种:湖南方颜叶蜂 Pachyprotasis hunanensis Zhong,Li&Wei sp.nov.与白转方颜叶蜂P.leucotrochantera Zhong,Li&Wei sp.nov..编制了南岭方颜叶蜂属16种及1亚种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叶蜂亚科;钩瓣叶蜂族;叶蜂;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药材牛大力中刺桐碱、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

分析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中药材牛大力中刺桐碱、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这3种分析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5,刺桐碱、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μg/g、0.02μg/g和30μg/g。在3个添加水平下,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n=6),且3种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6.0%~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2%~5.57%。采用该方法分别对生长周期为3年、7年、10年和15年的牛大力中3种指标成分进行了检测,比较了3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差异,并据此确定了7年是最佳栽培年限。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的优点,可用于不同生长周期中药材牛大力中刺桐碱、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同时分析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牛大力 刺桐碱 芒柄花素 高丽槐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对琼北地区稻菜轮作系统镉削减的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在海南镉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琼北地区轻中度镉污染稻菜轮作耕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种安全利用技术对辣椒和稻米中Cd积累的削减效果,以及9种钝化剂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安全利用技术的降Cd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在辣椒和稻米上的降Cd率分别为61.6% ~91.5%、49.4% ~91.3%,6项安全利用措施下辣椒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均可接受,但仅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处理下稻米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施用9种钝化剂均可显著(P<0.05)降低稻米Cd含量,但降Cd率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29.7% ~77.0%.其中,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生物炭+磷矿粉、生物炭+活化磷矿粉)、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蚯蚓粪+零价铁+磷矿粉)的施用效果最佳,稻米降Cd率在68%以上.针对海南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宜采用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的联合措施,其中土壤调理技术中的钝化剂推荐使用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或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

关键词: 安全利用技术 稻菜轮作 钝化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