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碱性液体肥对树仔菜-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积累迁移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海南地质高背景区树仔菜的质量安全性,并考察碱性液体肥对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以及降低树仔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的效果,为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施用碱性液体肥和复合肥,研究重金属铅(Pb)、铬(Cr)和砷(As)在树仔菜—土壤中的形态特征及迁移积累规律,考察碱性液体肥对树仔菜吸收积累迁移重金属的影响,并对土壤属性与重金属形态及树仔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重金属Pb、Cr、As在树仔菜—土壤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环境因子。【结果】与复合肥对照区相比,施用碱性液体肥提升土壤p H 1.25,其土壤有机质(OM)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提高9.1%和8.4%。Pb、Cr、As在树仔菜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碱性液体肥分别降低Pb、Cr和As交换态75.5%、25.9%和0.8%,而复合肥提升Pb和Cr交换态36.8%和26.5%。施用碱性液体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中的Pb、Cr和As含量分别降低73.0%、59.4%和34.0%,而复合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的Pb含量显著增加39.3%(P<0.05,下同),Cr和A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树仔菜Pb和Cr在各部位积累规律为根>茎>叶>侧枝>嫩梢,迁移规律为TF2(茎→叶)≥TF1(根→茎)>TF3(叶→侧枝)>TF4(根→嫩梢),Pb、Cr和As主要积累在树仔菜根部,向叶部位运输的能力较强,向嫩梢运输的能力较弱。碱性液体肥施用后嫩梢的Pb富集系数下降50.0%,而施用复合肥的树仔菜所有部位Pb和Cr富集系数均显著升高。碱性液体肥试验区Pb、Cr和As的TF4分别显著下降73.3%、43.6%和46.9%,而复合肥对照区Pb的TF4显著升高30.0%,As的TF1显著升高11.0%。土壤pH、CEC和OM与树仔菜侧枝和嫩梢中重金属Cr、Pb、As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施用碱性液体肥是一种既能提供植株养分,又能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在树仔菜积累迁移的农艺措施,可为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绿色可持续方法。


基于SWAT模型的南渡江上游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热带岛屿性森林流域径流的影响,以海南岛南渡江上游流域为例,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基于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提取的气候变化信号,定量辨析了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南渡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量16.1 m~3/s,旱季和雨季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7%,83%;(2) 1961—2020年南渡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减少趋势不显著,其中旱季径流增加4.6%,而雨季径流减少9.9%;(3)流域旱季径流增加量远低于雨季径流减少量致使年平均径流量减少,旱季径流增加由降水增多所致,雨季气温升高引起蒸发加剧是造成径流减少的关键;(4)在CMIP6计划的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和SSP585路径下,21世纪不同时期研究区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影响,而21世纪后期气候变化加剧会引起研究区径流变化幅度加大。研究区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气温,降水变化主导未来时期南渡江上游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南渡江流域 海南岛


槟榔核心资源品质鉴定和特异种质筛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槟榔(Areca catechu)优良新品种,对10份核心资源品质进行鉴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0%~190.13%,其中,表儿茶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鲜果横径的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鲜果纵径与槟榔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聚类分析可将10份资源分为3组,I组为S-J18-06、Z-J18-01、S-J18-08、Z-J18-05、S-J18-16、S-J18-15和S-J18-22;II组为S-J18-19和S-J18-13;III组为S-J18-25,I组资源的果形均为海南加工企业需求类型.III组资源S-J18-25的表儿茶素含量高、含特异生物碱成分,可在槟榔育种研究中加以挖掘利用.
关键词: 槟榔;核心资源;特异种质;鉴定评价;筛选


负载茶树精油的辣木籽渣蛋白乳液在槟榔保鲜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新鲜槟榔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负载茶树精油(0%、0.1%、0.3%和0.5%)的辣木籽渣蛋白乳液涂膜液对新鲜槟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0.1%、0.3%和0.5%茶树精油的辣木籽渣蛋白乳液对抑制槟榔的腐烂具有较好的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0%~0.3%),抑制越显著,但高至0.5%时效果减弱,其中0.3%茶树精油涂膜可有效减少新鲜槟榔贮藏期内水分的蒸发,进而减缓质量损失,同时还能有效维持较高的硬度,减缓组织软化,可有效减缓槟榔表皮转黄,保持较好色泽形态,常温贮藏期达到11 d,且抑菌试验表明,负载0.3%茶树精油-辣木籽渣蛋白乳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直径为(11.33±0.8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直径为(13.38±0.88)mm.综上所述,负载0.3%茶树精油-辣木籽渣蛋白乳液涂膜效果最好,既能达到抑菌效果,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持槟榔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可作为延长槟榔保鲜时间和贮藏品质的适宜处理条件.


外植体的种类及消毒方式对椰枣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消毒方式对椰枣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以椰枣幼苗茎尖生长组织、幼嫩叶片、5年生大树的茎尖生长组织和种胚为外植体,对这4种材料分别用75%乙醇、2%次氯酸钠、2%山农一号(Ⅰ)型组合进行消毒.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对这4种典型取材部位的消毒效果及外植体后期的胚性愈伤诱导情况.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种胚>大树茎尖生长点>幼苗茎尖生长点>幼嫩叶片,其中种胚的诱导率最高,达到66.67%,幼嫩叶片的诱导率最低,为26.67%;最佳消毒方案是:75%乙醇+2%次氯酸钠+2%山农一号(Ⅰ)型,种胚、幼苗茎尖生长点、大树茎尖生长点、幼嫩叶片的成活率分别为86.67%、93.33%、83.33%、70.00%.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MS+3.5 g/L植物凝胶+30 g/L蔗糖+1 g/L活性炭+150 mg/L谷氨酰胺+0.3 mg/L烟酸+0.5 mg/L盐酸吡哆醇+100 mg/L肌醇+0.7 g/L磷酸二氢钾+2 mg/L 6-BA+3 mg/LNAA+5 mg/L2,4-D+l mg/L2-ip.综上结果,种胚、茎尖生长点部位更适合作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


5个新品系香蕉的果实品质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客观地筛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香蕉新品系,对新育成的5个香蕉新品系XF1、XF2、XF3、XF4和XF5的果实品质进行了果实品质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对5个香蕉新品系果实的主要感官品质指标(包括色泽、香味、口感、伤病虫害以及脱柄情况)和内在品质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总可滴定酸、单宁以及糖酸比)进行了测定、评分以及比较,同时建立了感官品质指标与内在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中的综合隶属函数法,对这5个香蕉新品系按综合隶属函数值大小进行优劣排名,排名越高,说明其综合品质越好,反之越差.研究结果表明:XF2在综合隶属函数值的排名中位次最高,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好,可作为主推品系,因为其具有糖酸比高、可滴定酸含量低以及果肉软糯无酸味等特点,也可以作为独特风味品种推广;XF1在综合隶属函数值排名中,仅次于XF2,排名第2位,说明其综合品质相对于XF2较劣,但其外观品质是5个香蕉新品系中表现最好(果皮表现为金黄色,与其他品系相差一个评级),可以选择外观这一特性作为特色品种推广;XF4和XF5在综合隶属函数值中排名分别为第3名和第4名,它们的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在5个香蕉新品系中,其综合品质表现较劣,但是它们的各个品质指标(评分)相对平稳,因此也可以考虑作为一般品种推广;XF3在综合隶属函数值中排名第5名,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劣,因其具有较高的总可滴定酸含量,也为香蕉提供了独特风味的选择.


CAPS分子标记在油棕核壳厚度控制基因SHELL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棕核壳厚度性状是影响油棕单株棕榈油产量的重要因子.SHELL 基因是控制油棕核壳厚度性状的关键基因,其显隐性与核壳厚度性状类型高度相关.本研究根据已发布的油棕SHELL基因序列中的SNP位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CAPS引物和限制性酶切位点,利用该标记对18份己知三种核壳厚度类型油棕叶片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酶切检测,随后在70份油棕材料中进行验证.酶切结果表明,厚壳型油棕酶切产物包含2条条带(280和250 bp);无壳型油棕酶切产物包含1条条带(550 bp),与酶切前无差异;薄壳型油棕酶切产物包含3条条带(550,280和250 bp).油棕核壳厚度性状类型分子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利用基于油棕核壳厚度控制基因SHELL的CAPS分子标记方法,能准确鉴别厚壳型(Dura)、薄壳型(Tenera)和无壳型(Pisifera)三种核壳厚度类型的油棕材料,为油棕育种材料的早期鉴定与选择、提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高粱高效Ubiquitin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启动子是影响转基因表达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泛素(ubiquitin)基因启动子以启动效率高、甲基化程度相对较低、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成为单子叶植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启动子.其中,玉米的Ubi-1是最常使用的Ubiquitin启动子之一.本研究旨在克隆高粱高效Ubiquitin启动子,为高粱及其他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新的组成型启动子选择.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查找到多个polyubiquitin基因,下载其起始密码子上游3000 bp的序列.根据Ubiquitin启动子的特点,选择含有5'UTR内含子且大小合适的序列,并通过在线启动子预测网站进行启动子分析,最后选择2个基因(LOC8076096、LOC8063786)进行启动子克隆,将其启动子序列分别命名为U1和U5.将这2个启动子片段PCR扩增后,连入含有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Ubi-GUS,得到重组表达载体U1-GUS和U5-GUS.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和狗尾草,PCR筛选阳性转化苗,对阳性转化苗进行GUS染色分析,鉴定U1和U5的启动子活性.GUS染色观察发现,所有以U1和U5为启动子的水稻和狗尾草阳性转化苗的根、茎和叶均呈现较深的蓝色,比以玉米Ubi-1为启动子的阳性转化苗的蓝色略深,且以U5为启动子的阳性转化苗比以U1为启动子的蓝色更深,而非转基因的水稻和狗尾草小苗则完全染不上蓝色.因此,启动子U1和U5在水稻和狗尾草中均具有组成型强启动子的活性,可作为新的组成型启动子应用于高粱、水稻、狗尾草及其他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广东湛江蔗区甘蔗白条病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粤西蔗区甘蔗白条病的病原类型,对27份新引进的甘蔗品种进行田间病害调查,并对15份疑似发病植株的蔗茎样品进行病菌分离和PCR检测鉴定.2019年和2020年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种植的11个甘蔗品种出现典型的白条病症状,其中桂糖08-1589、德蔗12-88、福农11-2907和福农09-7111在新植蔗和宿根蔗上均有发生,自然发病率为0.2%~9.4%.利用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15份病样分离出来的病原细菌进行PCR检测,均可获得608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所得序列完全一致,与来自中国福建、美国佛罗里达州和法国瓜德罗普岛的白条黄单胞菌一致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属于PFGE-B型基因型.本研究证实湛江地区11个甘蔗品种发生的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引起.


自走式木薯茎叶青贮饲料收获机作业性能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茎叶具有重要的青贮饲料价值,为了解决目前木薯茎叶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水平低问题,针对4JMG-190型自走式木薯茎叶青贮饲料收获机的田间作业性能进行研究.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圆盘割刀转速和前进速度与损失率和破头率的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圆盘割刀转速和前进速度对损失率和破头率具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最低损失率参数组合条件为圆盘割刀转速为500 r·min-1,前进速度为2.6 km·h-1,在此条件下,理论损失率为10.04%,理论破头率为6.19%.通过验证试验对最低损失率参数组合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损失率和破头率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优化结果可靠.该收获机满足木薯茎叶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作业要求,最低损失率参数组合可为其田间作业参数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