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主要棉区棉铃虫对杀虫剂抗性的发展趋势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点滴法系统监测了河北省主要棉区广平县、冀县、辛集市、献县和定兴县的棉铃虫对常用杀虫剂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逐年增加,由1991年的10~31倍增加到1995年的200倍以上。对久效磷的抗性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10~22倍增长到40倍以上。对辛硫磷和对硫磷,各地棉铃虫的敏感性缓慢地逐年下降,至1995年,敏感性降低4~11倍,处于敏感性明显降低和产生低度抗性之间。对于另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各地棉铃虫则均保持敏感。各地棉铃虫对灭多威的抗性已由1992年的4.2~6.6倍缓慢发展到1995年的10倍以上。


制备土壤及植物~(15)N样品的前处理
《核农学通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制备土壤及植物15N样品,特别是含有硝酸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为质谱分析提供较好的样品,以便得到较为理想的测试结果,使15N示踪技术广泛用于农业科学研究
关键词: 凯氏定氮,~(15)N样品,质谱分析


抗棉铃虫杂交棉抗虫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棉铃虫杂交棉抗虫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耿军义@李之树@李延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棉铃虫杂交棉抗虫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StudiesonBolwormResistanceandMajorEconomicCharactersofBolworm┐Re...


冬小麦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Eberhart和Rusel的模式和Tai的模式分析了黄淮北片水地高肥组1990~1991年区域试验中13个小麦品种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Eberhart和Russel模式中,bi对品种稳定性的评价较为笼统,而Tai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分解,对新品种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更多、更精确的信息,用此方法分析区域试验的数据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价品种,使其得到合理的推广和利用,同时在栽培管理方法上可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基因型,环境,互作


杀虫植物印楝利用研究概况
《河北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即楝是著名的杀虫植物,国内外在其杀虫机理和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综述了关于印楝在杀虫作用方式、利用方式、加工剂型、产品及在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冀东沙地苹果大面积优质丰产栽培试验
《中国果树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87年春在河北省东部滦河流域沙地建立了44hm2(公顷)苹果园,主栽品种有长富1、长富2、岩富10、青富13等共19333株,授粉品种有红津轻、王林、澳洲青苹等共9667株,砧木均为八棱海棠,行株距约5m×3m,总计栽植29000株。1987—1996年1—10年生园44hm2累计的总产量、总产值、总投入和总效益,分别为4116.46t(吨)、1243.158万元、374.505万元和868.653万元。1993—1996年7—10年生园平均每年每公顷的产量、产值、投入和效益,分别为22.892t、6.969万元、1.833万元和5.136万元;红富士苹果于10月末至11月初采收时,无病虫果率达98.0%,平均单果重250g以上,果实浓红和鲜红的着色面积为80.0%以上,果形较端正,果肉硬度为12.6kg/cm2左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6.2%左右。文内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沙地,苹果,红富士,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优势陆地棉杂种及其双亲幼芽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作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杂种优势能够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因而研究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基础对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与作物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证明杂种在许多生理生化指标上都表现出杂种优势,且有些指标与杂种的产量优势关系密切,能够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参考指标。但是,有关植物激素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则报道很少。Tafuri(1966)曾报道玉米杂种一代种子的IAA含量高于其亲本自交系。S.B.Rood(1983)证明玉米杂种幼苗的GA物质含量高于亲本自交系,且杂种对[~3H]GA_1和[~3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