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白菜内因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基因型、花蕾长度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1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54.17胚;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最佳花蕾长度不同品种略有不同,多数品种在2.5~3.5mm时胚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蕾长2.0~2.5mm时有较高发生频率。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选育研究 Ⅲ.杂交种选育、指纹图谱及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预测研究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油12号系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SAB-3与双低恢复系双168组配的杂交组合,于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点。其商品菜籽芥酸含量0.5%,硫苷含量25.2μmol/g,含油量39.2%。对杂交种及亲本进行产量和经济性状考察,结合RAPD标记DNA多态性分析,进行杂种优势比较,其产量、经济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杂种优势指数与DNA多态性预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筛选出9条引物用于分子鉴定,对品种纯度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黔油18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目的】为明确影响高原生态区黔油18号油菜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方法】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海拔950 ̄1200m的高原生态区对优良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8号的主要栽培措施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油菜产量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结果】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黔油18号的影响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结论】要获得≥2493.46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密度13.60 ̄14.50万株/hm2,氮肥291.35 ̄330.00kg/hm2,磷肥92.28 ̄102.2746kg/hm2,钾肥119.20 ̄129.20kg/hm2。
关键词: 黔油18号 二次回归最优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综合农艺措施


特高黑麦草不同用种量及施肥处理的产量效果比较
《贵州畜牧兽医 》 2006
摘要:以播种密度,底肥,N、P、K肥用量这五个主要栽培因子设计“特高”黑麦草高产栽培试验。在试验中,处理9的鲜草产量最高,达到62 375 kg/hm2,其试验各因素水平均不高,这表明:只要合理播种密度和配施肥料,既节约了肥料,又提高了产量。而处理21的鲜草产量最低,初步断定是未施用氮肥而使得其产草量降低的原故。通过对各处理产草量动态变化分析发现:通常第一次测产比第二次低,第三、第四次则比第一次低,但也有例外,如处理11第一次测产产量比第二次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