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kg/hm2与0~225kg/hm2的处理间病株率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处理最低,平均为7·04%和4·62。菌核病危害造成减产,施氮量0~375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高产3000kg/hm2以上。


培养基成分改变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与对照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因省去了有机物的使用,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马铃薯试管苗扩繁培养基,它们对试管苗的生长无副作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3) 2MS与MS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而MS的成本低于2MS。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农业科研单位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性改革,职工对改革的关心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本文以贵州省农科院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农业科研单位职工对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意愿,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黄壤坡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的分析,探讨了贵州岩溶地区黄壤坡地的土壤水分特性。研究运用小波变换对各层土壤水分序列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根据相干谱和互谱特征分析了各层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关系;利用相频特征研究了各层土壤之间水分变化的时滞性。结果表明,试验区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近似平稳随机过程;土壤表层至底层之间存在交替的弱透水层与弱持水层,大部土壤层的水分变化与其上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骨干自交系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5
摘要:以代表我国玉米6个主要杂种优势群旅大红骨、Lancaster、Reid、苏湾、墨白和塘四平头的标准测验种丹340、自330、792 2、苏37、4 4 9、黄早四和适应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 1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材料,共产生14 6条谱带,其中12 4条谱带有多态性,占86 3% ,说明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 6 32 ,可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种质资源的16个骨干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RAPD 遗传多样性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