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糯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对安祖花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盆栽基质水分含量是制约花卉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观赏价值的主要因素。以安祖花为试材,研究了基质水分含量对安祖花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缺水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缺水越严重下降的幅度越大;栽培基质不同程度的缺水都会降低叶片的含水量,中度和重度缺水4个月,叶片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低1.90%和1.79%;安祖花的根系活力随基质水分含量的下降而急剧下降,尤其是重度缺水处理下安祖花的根系活力极其微弱;安祖花叶片吸氮量随基质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轻度和中度缺水下,根系的吸氮量随基质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但重度缺水反而导致根系含氮量的升高;水分胁迫还影响植株体内的氮素运转效率,影响程度顺序为T4>T3>T1>T2;基质含水量降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安祖花的株高、冠幅、叶数、苞片数、苞片面积、花蕾数、佛焰苞面积以及色泽,尤其是花芽分化期不同水分处理对各形态指标的影响较为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干旱丘陵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马铃薯 》 2008
摘要:山西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的马铃薯,每年种植的面积大约在350~500万hm2,但马铃薯的产区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现有的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色糯性玉米新品种——晋糯8号
《农业科技通讯 》 2008
摘要:晋糯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研究室翟广谦、陈永欣等人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属早熟黑色糯性玉米(黄色种子,黑色F1代玉米果穗)。20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柴胡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试剂处理后山西陵川和甘肃礼县两地种植的的北柴胡种子的发芽情况。发现了北柴胡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两产地北柴胡的发芽率分别为52%和48%。经1.0mg/L的KMnO4处理后,两个产地的北柴胡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82%和75%;3%的H2O2处理效果次之;60℃温水处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100mg/LGA3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受到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研究
《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 》 2008 CSCD
摘要: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远缘杂交时,类型与物种形成十分丰富。本研究从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育种角度研究探讨了: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形式;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规律的研究与探讨:研究的重要意义。一、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形式小麦与近缘属种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是创造小麦新物种的重要途径。小黑麦是多倍体(双二倍体)是自然界物种形成的重要形式,而小偃麦是部分双二倍体(多倍体)也是自然界物种形成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但它比小黑麦的形成形式要复杂得多。例如:普通小麦2n=42×中间偃麦草2n=42自然加倍2n≠842n=56(8x)部分双二倍体;硬粒小麦2n=28×...
关键词: 八倍体 双二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物种形成 偃麦草 近缘属 外源 矮杆 农艺性状 条斑花叶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少猪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探讨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 2008
摘要:畜牧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最明显的是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集约化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更突出。猪排泄物中含有超过植物需要的过剩的氮和磷,过剩的氮和磷以及氮所产生的氨气挥发造成了环境酸化和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过去的饲养方式和饲粮配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根据水资源统计资料,分析了山西水资源的总体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在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山西水资源在今后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应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新资源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山西省不同时期推广品种的HMW-GS组成情况,为该区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6份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参试品种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历年来品种在Glu-A1位点具有3种亚其类型(NULL,1,2),Glu-B1位点具有4种亚基类型(7+8,7+9,14+15,17+18),Glu-D1位点具有2种亚基类型(2+12,5+10)。总体而言,参试小麦品种的HMW-GS构成欠佳,优质亚基组合类型单一,2、17+18、5+10、14+15亚基的频率很低。具有较高品质得分的亚基组合"1,7+8,5+10"、"1,14+15,5+10"和"2,7+9,5+10"的品种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秆黑潜蝇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陕西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叙述了豆秆黑潜蝇危害大豆后的外部特征,以及虫害的特征特性,以便豆农准确、及时进行防治,并介绍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