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当代畜牧 》 2008
摘要:为了筛选中草药改善猪肉品质的最佳配方及添加剂量,试验选用15 kg 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山西白猪的三元杂交猪后代10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10头,即配方 A、B、C 组,每个配方组又设有1%、0.75%、0.5%3个中药添加剂量,并设立1个空白对照 D 组。结果显示,配方 B 的0.75%添加剂量组料重比最低,为2.87:1;经济效益最好为467.83元/头;肉质评定指标最好,其中 pH_1、pH_(24),分别为5.70和3.50;大理石纹评分为3.7;失水率为15.1;滴水损失为2.84;嫩度剪切力为2.87;背最长肌纤维和股二头肌纤维直径分别为40.55和46.10。其中配方 B 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A、B、C及对照组 D 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的遗传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以下简称非旗叶光合效应)的表现情况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非旗叶光合效应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系数为7.8%,并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控制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非旗叶光合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所以在种质创造及育种中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本文计算了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其分别为79.29%和70.08%,由于两种遗传力均较大,所以在组合的配置及杂交后代的选择中,不仅应重视高非旗叶光合效应亲本的选配,同时应重视该性状的杂种后代的早代选择,以便形成高非旗叶光合效应群体。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中的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以晋薯7号马铃薯茎尖、茎段、叶圆片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根、不定芽的分化,研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同配比在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BA 1.5 mg/L+NAA 1.0mg/L+3%蔗糖+0.6%琼脂有利于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MS+6-BA 2.0 mg/L+ZT 2.0 mg/L+NAA 0.5mg/L+GA35.0 mg/L+3%蔗糖+0.6%琼脂有利于茎尖不定芽的分化,MS+6-BA 1.5 mg/L+NAA 0.5mg/L+GA35.0 mg/L+3%蔗糖+0.6%琼脂对叶片根的分化效果较好。


新凉香苹果新品种选育
《山西果树 》 2008
摘要:新凉香(又名条红凉香)为凉香苹果的条红、大果型芽变,于2002年在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的高接果园发现。通过连续多年观察试验与品质测定,与原品种凉香同期成熟,但果实色相由标准的片红变为条红;同时果实高桩、长圆形,果个增大,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果实综合品质明显改善。目前在山西省中南部进行了区域试验,果实性状基本稳定,商品价值较高,可以在我省中南部示范推广。


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8月份降雨量(X2)、9月下旬降雨量(X3)和9月下旬5cm地温(X4)相关。运用通径分析,确证了对蛴螬发生程度而言虫口基数是首要影响因素,气象因子居次要地位。同时研究了不同茬口下气象因子对麦田蛴螬发生动态的影响差异,并采用多元统计预测法,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正茬小麦田为Y=0.0379+0.5969X1+0.001 9X2-0.009 8X3+0.046 0X4,回茬田为Y=1.7655+0.634 8X1-0.005 2X2-0.003 7X3-0.003 5X4。经回归检验,两个预测模型在1982~2006年间历史拟合率分别高达88%和92%,可用于预测未来蛴螬发展动态。
关键词: 小麦 蛴螬 种群动态 预测模型 虫口基数 气象因子


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技术
《果农之友 》 2008
摘要:红地球葡萄粒大色艳,果肉脆硬,穗形美观,生产性状优良。随着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和贮藏量逐年增加,漂白、腐烂、干梗等问题时有发生,给不少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树立正确的保鲜技术观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减少红地球葡萄贮藏中干梗、漂白、


丙酸钙对西门塔尔牛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与畜牧 》 2008
摘要:选用4头体重500kg,年龄3.5岁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丙酸钙(0、100、200和300g/d)对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丙酸钙200g/d组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高于其它丙酸钙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日粮中丙酸钙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