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石榴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 2008

摘要:对石榴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包括品质变化、呼吸和乙烯释放、冷害以及褐变生理、采后病理等进行论述;为提高石榴果实的贮藏保鲜品质,对石榴贮藏保鲜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石榴 采后生理 贮藏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PGIP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果树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扁一号扁桃(Prunus dulcis Miller.)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已登录的扁桃PGIP(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6个PGI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BS-T载体中。根据测序结果分析,可利用其中的3个片断,分别命名为PdPGIP1(717bp),PdPGIP2(864bp)和PdPGIP3(796bp),与公共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性比较,其中PdPGIP2和PdPGIP3各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符合GT-AG规律。其核苷酸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登录的3个扁桃以及桃(P.persica Linn.)、杏(P.armeniaca Linn.)、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中国李(P.salicina Lindl.)、马哈利樱桃(P.mahaleb Linnaeus)、苦樱桃(P.emarginata Walp.)、梅(P.mume Sieb.)的mRNA、DNA序列显示出极高的同源性,基本都在90%以上,其中PdPGIP1、PdPGIP2、PdPGIP3与Genbank中登录的3个扁桃PGIP基因的同源性为92%~99%。对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发现,含有多数植物PGIP抗病基因表达蛋白特有的亮氨酸重复序列。证明我们所克隆的目的片段为PGIP基因。

关键词: 扁桃 PGIPDNA 克隆 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王信息素传递方式对工蜂出勤情况及王台形成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研究了蜂王信息素在蜂箱内通过单独以气流方式传递(A组)、工蜂与气流两种方式传递(B组)以及蜂王、工蜂和气流3种方式共同传递(C组)时对蜂群内工蜂出勤情况以及王台形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蜂出勤情况为:C组一天的出勤总次数和各时刻出勤次数多于B组和A组,B组出勤总次数和各时刻出勤次数多于A组;王台形成数量为:A组第3 d出现自然王台,第10 d出现改造王台;B组第6 d出现自然王台,第17 d出现改造王台,比A组分别推迟了3 d和7 d;C组第10 d出现自然王台,但直至试验结束仍没有出现改造王台;A组自然王台和改造王台数量高达929只,B组634只,C组194只,这一数据表明,如果没有蜂王传递信息素,蜂群就会出现改造王台。

关键词: 蜂王信息素 传递方式 出勤 王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抗病新品系,它兼抗小麦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温室抗性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5026对白粉病菌系E09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TAI7045的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且CH5026和TAI7045的小麦亲本均为中、高感,表明存在于CH5026的白粉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晋太170和CH5065分别与CH5026杂交、回交,将其F1,F2,BC1,F3群体及其双亲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并按单株调查其抗感分离之比。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分别为0或0;级。F2,BC1的群体中,其抗感分离分别符合3R∶1S和1R∶1S;而且在F3株系中,全抗∶抗感分离∶全感为1∶2∶1,说明衍生于TAI7045的抗病品系CH502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 八倍体小偃麦 白粉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策略

中国牧业通讯 2008

摘要:精细化饲养是在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上,应用智能化识别控制管理系统对母猪群体的个性化、限料饲喂、发情鉴定、发病鉴别、预防接种等进行全时段的监控,并及时跟踪、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其目的是释放母猪繁殖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酥梨树喷施沼液效果试验

山西果树 20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标准化生产是提升山西小杂粮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以及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摘要:山西小杂粮生产受着多重制约。标准化生产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使山西小杂粮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生产流程纳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严格按照标准化章程进行,使小杂粮生产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少走弯路,降低成本,提高小杂粮的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实实在在提升它的附加值,实现小杂粮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小杂粮 标准化 附加值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基因必须通过DNA→mRNA→蛋白质才能对最终性状起作用。通过从DNA结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代谢、核质基因组互作等方面的综述,总结了国内外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杂种优势 DNA结构 基因表达 生理生化代谢 核质基因组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当代畜牧 2008

摘要:为了筛选中草药改善猪肉品质的最佳配方及添加剂量,试验选用15 kg 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山西白猪的三元杂交猪后代10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10头,即配方 A、B、C 组,每个配方组又设有1%、0.75%、0.5%3个中药添加剂量,并设立1个空白对照 D 组。结果显示,配方 B 的0.75%添加剂量组料重比最低,为2.87:1;经济效益最好为467.83元/头;肉质评定指标最好,其中 pH_1、pH_(24),分别为5.70和3.50;大理石纹评分为3.7;失水率为15.1;滴水损失为2.84;嫩度剪切力为2.87;背最长肌纤维和股二头肌纤维直径分别为40.55和46.10。其中配方 B 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A、B、C及对照组 D 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中草药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的遗传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以下简称非旗叶光合效应)的表现情况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非旗叶光合效应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系数为7.8%,并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控制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非旗叶光合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所以在种质创造及育种中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本文计算了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其分别为79.29%和70.08%,由于两种遗传力均较大,所以在组合的配置及杂交后代的选择中,不仅应重视高非旗叶光合效应亲本的选配,同时应重视该性状的杂种后代的早代选择,以便形成高非旗叶光合效应群体。

关键词: 冬小麦 非旗叶光合效应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