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目前国内猪冷冻精液技术面临的问题
《猪业科学 》 2021
摘要: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在养猪发达国家,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超过90%,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普及率也达到80%以上。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让精液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为良种公猪的应用和人工授精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目前猪冻精技术在国内发展是方兴未艾,真正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


松辽186品种育成及栽培要点探析
《北方水稻 》 2021
摘要:松辽186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选育技术课题组团队以93-8为母本,松辽05-L328为父本,双亲配组有性杂交,经改进的系谱法选育技术育成的具有高产、优质、抗逆适广等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水稻新品种。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000.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9.4%,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55.0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5.2%。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36 d,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品质优良,兼具多抗性,适应性广,201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应注意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灌溉、及时防治杂草与病虫害等栽培技术。


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铁效率差异显著的铁高效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和铁低效品种(‘吉农27’、‘吉育87’、‘吉育92’、‘吉育93’)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石灰性土壤中,测定不同铁利用效率的大豆农艺性状、籽粒含铁量、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铁高效与铁低效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籽粒含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在三叶期和四叶期时铁高效品种大豆叶片的SPA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在一叶期、二叶期,铁高效大豆品种叶片中的CAT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而POD活性各时期(V1~R2)无显著差异。铁高效大豆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在缺铁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避免膜质过氧化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


优质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232的选育及示范推广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育23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公交海1-257×吉育68)F1为母本,吉大12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2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9.9%。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4.7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9.0%。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高抗花叶病毒和灰斑病,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地区种植。


95份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冷性鉴评与遗传基础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95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测定10℃低温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其相对值等6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自交系萌发期耐冷性进行鉴评,筛选耐冷种质;基于55K芯片数据,揭示95份自交系的群体结构,并探讨杂优类群与萌发期耐冷性的关系;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r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检测与耐冷性状显著关联的SNP20(Single20nucleotide20polymorphism)位点。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6个单项指标综合为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系统聚类将自交系划分为5类,耐冷性强、较强、中等、较弱、弱的材料分别为11、25、26、15、18份。95份自交系被划分为‘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四平头’、‘PB’与混合群等6个类群,其中本土种质‘四平头’与‘旅大红骨’的整体耐冷性高于其它类群,可选择国内种质×国外种质的杂优模式进行耐冷种质改良。基于GWAS结果,共检测到26个与耐冷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单个SNP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16%~32.63%。本研究为优异基因的克隆、有效功能标记的开发以及后续的种质改良与创新提供了种质资源、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萌发期 耐冷性 鉴评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几种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增产6.0%;在成熟期,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综合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可发挥2种氮肥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