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感虫品种南京11号、汕优63和 TN1相比,南京14号和 IR 28叶鞘内含有较少的吸食刺激氨基酸(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这是抗虫品种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原因之一;(2)在南京14号和南京11号叶鞘乙醇提取物中拒食剂草酸浓度相同,但在下渗液中前者是后者的93倍,这表明下渗液可能来源于筛管,且筛管内高浓度的草酸是南京14号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又一原因;(3)生物测定表明,南京14号叶鞘的丙酮提取物中还具有水溶性生长抑制物质,能引起褐飞虱的死亡。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氨基酸 有机酸 拒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干辐照处理脐动脉血管物理性能的实验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理想的同种异体小口径血管移植材料,1993年7月至1994年5月,采用冻干辐照方法处理人脐动脉血管,并与新鲜脐血管、单纯冻干脐血管进行物理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经冻干辐照处理之后,脐动脉血管的物理性能改善,弹性和顺应性都明显提高,能够满足移植血管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血管移植,冻干辐照,物理性能,脐带动脉血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李果实生长及其成熟期的生理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清皮李、玫瑰李、小黄李、桃李为试材,对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成熟的标志性状——色彩、硬度及糖酸含量等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李的外观特征待果实发育到第Ⅲ期时才趋于明显,此时,果实底色开始褪去,果面彩色逐渐展现,其变化速度因品种而异。李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糖及酸含量的急剧变化发生于果实成熟前2周左右。李果实接近成熟时,果实硬度、糖及酸含量的变化速度也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玫瑰李酸含量减少,糖含量变化不大,果实软化缓慢,而桃李酸含量则变化不大,糖含量增加,果实软化速度快。

关键词: 果实 生长 成熟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甘蓝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诱导再生植株

江苏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中,外植体通过不定芽诱导途径再生植株有利于保持原有品种或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再转移进由某一目的基因控制的特定性状即可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虽然已有从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opitata)种子无菌苗的子叶柄切口和下胚轴切段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报道,但不定芽的诱导频率仅为4%左右。本试验旨在研究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子叶 下胚轴 不定芽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抗性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褐稻虱苗期抗性测定,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表现抗性,抗性级别为1.0级,对褐稻虱存活率、取食量、种群建立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系统调查,抗优80上的虫量仅为感性品种汕优63上的1/7~1/20。因此,在褐稻虱中等或偏重发生年,抗优80上的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进行防治。

关键词: 杂交稻抗优80 抗性 褐稻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895004与供体亲本的抗赤性、农艺性比较和RAPD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高产抗赤霉病品系895004是宁麦3号通过幼穗培养得到的体细胞无性系。通过田间性状观察和室内考种,其农艺性状和赤霉病的抗性均比宁麦3号有明显的改善。用140个随机引物对895004及其亲本宁麦3号进行 RAPD 分析,发现6个引物在两个品种间有多态性,因此认定895004在 DNA 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变异。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卵受精和人工激活过程中胞质游离Ca~(2+)变化及其在卵激活中的作用

动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休止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MI)的小鼠卵母细胞分别用乙醇、钙离子载体A23187电刺激 或精于激活并用Ca2+特异荧光探针——Fura-2/AM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精 诱导 MI卵内游离 Ca2+浓度多次跃升(oscillation);乙醇、钙离子载体及 1次电刺激仅诱导胞内 Ca2+1次升高。人工诱导激活的卵可象正常受精卵一样卵裂并发育至囊胚。用EGTA阻止受精和 人工激活过程中卵内游离Ca2+升高则抑制卵激活的一系列反应。表明胞质游离Ca2+升高是诱发印 激活的重要信号.对于大龄卵(hCG后大于18小时)诱导胞质Ca2+升高1次即可使其激活,而刚 进出卵的激活则需要胞质Ca2+波动信号的诱导。

关键词: 小鼠卵母细胞 受精 人工激活 Ca~(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细菌Tn5诱变菌株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 P-91为受体菌;大肠杆菌 E.coliS17-1 SM10/pSUP2021∷Tn5为供体菌,通过接合转移技术,将转座子 Tn5从供体菌中引入到拮抗细菌 P-91的基因组 DNA 中,共获得2400个 Tn5插入突变体,接合频率为2.0×10~(-7)efu/ml。通过与自然菌株 P-91的一系列对比试验表明:2个 Tn5插入突变株完全丧失了拮抗作用和防病能力;4个突变株对纹枯病菌的离体拮抗作用是对照的128%~187%,对菌核萌发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对照,其中3个突变株在苗期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对照高11.7%~35.8%。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拮抗细菌 转座子 Tn5诱变 突变体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纯化的鸡IgG免疫环磷酰胺预处理BALB/c小鼠后,再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进行免疫,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μ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μ链特异性的。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8.696%,而用常规免疫法为4.032%,前者比后者杂交瘤细胞阳性率提高1倍以上。经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和比较后,免疫抑制法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而常规免疫法只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前者有3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到10~(-12)、10~(-14)、10~(-15);后者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为10~(-5)和10~(-6)。因此,与常规免疫法相比,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具有杂交瘤细胞阳性率高,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滴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鸡IgM 环磷酰胺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内生及根际土壤细菌诱导棉花对大丽轮枝菌抗性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分离植物组织内生菌及根围土壤细菌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拮抗活性测定,进而进行诱抗效果的检测。来自植物组织内部的细菌群落中含拮抗性较强的细菌群体较大。在拮抗群体中,经诱导,68.42%菌株获得了抗 Rif 300×10~(-6)的突变体。抗利福早突变体菌株在培养性状、室内拮抗性及诱导抗性等方面,与原菌株均十分相似。以菌株73a 诱导抗性效果较好,达67.21%。诱抗效果与细菌在体内定殖与运转能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内生细菌 根际细菌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