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番鸭的特性与饲养管理

中国家禽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番鸭原产于中美洲,17世纪引入我国。因头上长有肉瘤,也叫瘤头鸭。番鸭羽毛颜色有黑色、白色和花色多种,番鸭两性差异显著,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别明显,成年公鸭的体重为母鸭的1倍以上。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两个产蛋期产蛋150~180个,平均蛋重70~80克。10周龄体重:公鸭3.5~4.5kg,母鸭2~2.5kg。番鸭耐粗饲,耗料少,饲料转化利用效率高,料肉比一般为2.7~3:1,番鸭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胸腿肌率高达30%~33%,番鸭肉质鲜美,富野禽风味,适宜于加工不同风味的佳肴。番鸭可水养、旱养、圈养、牧养,生产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投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成熟种子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I.多种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4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多种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2,4-D浓度能显著提高高羊茅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而同时辅之以ABA则能获得更好的诱导效果,其最佳组合为8mg/L2,4-D+2mg/LABA;种子灭菌后纵切或切胚可使出愈率成倍提高;采用MS基本培养基和在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与谷氨酰胺也有助于提高出愈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BAP在多数情况下导致出愈率降低,但对改善愈伤组织质量有利。

关键词: 高羊茅 成熟种子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多穗型粳稻不育系5016A的选育与利用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5016A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作母本,中熟晚粳稻常规品系5016为父本杂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5016A秆矮穗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8%,以圆败为主;其配合力强,已选配出浙优9号等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不育系 5016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公藤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农药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雷公藤的根皮提取物中一般含有多个具杀虫活性的生物碱,其中以雷公藤次碱的活性最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50) 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C18反相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为195nm,用外标法对提取物中的雷公藤次碱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2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8%。

关键词: 雷公藤次碱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5号大白菜的多样化栽培

长江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矢富罗莎葡萄早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越冬栽培番茄再生整枝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越冬栽培的番茄通过再生整枝方式,产量可达10995kg/667m2 ,其越冬后再生番茄比对照处理增产46.6%,其增产因素主要是增加了穗数、花数、果数,而单果重与对照相近。再生整枝后植株对N、P、K、Mg、Fe、Cu元素的吸收增加,特别是植株体内的N、P、K含量分别超过对照59.1%,37.5%,61.8%。

关键词: 番茄 再生整枝 产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禽产品的市场特点和开发利用

农村养殖技术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绿麦引种与喂兔效果初步观察

中国草食动物 2005

摘要:引进美国绿麦试种,通过不同播种量、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绿麦播种量以7.50kg/亩表现鲜草产量最高,达2989.8~3383.9kg/亩。9月上中旬以宽条播为好。9月底至10月上旬条播、撒播均合适。并进行了美国绿麦饲喂新西兰白兔试验,表明美国绿麦组日增重比全精料组提高33.7%。每千克增重料比下降39.52%。比黑麦草组提高20.5%,料比下降13.96%。该品种具有富含蛋白质、耐寒、耐瘠薄、耐旱、分蘖力和越冬性强、抗病虫害、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好等优点,是一个早期生长快、分蘖力强、营养价值高、鲜草幼嫩质脆、畜禽鱼十分喜食的优良冬季牧草。

关键词: 美国绿麦 播种量 播种方式 肉兔 喂兔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养蚕新技术的研究 II.大棚蔟中温湿度对蚕茧丝质的影响

蚕桑通报 2005

摘要:记录了大棚养蚕上蔟24h~48h之间的棚内温湿度变化.并对蚕茧丝质的影响比较分析表明,春蚕期上蔟28h出现38.2℃的最高温度,夏蚕期在上蔟后32h出现38.7℃的最高温度.棚内湿度春、夏期在上蔟28~30h时出现最低值,40~48h时出现最大值.春蚕期高湿的持续时间长于夏蚕期.大棚养蚕上蔟初期的通风排湿比室内饲养要求更高.

关键词: 规模养蚕 大棚 温湿度 丝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