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污染及其控制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每月对组培环境空气中污染菌、组培苗污染监测表明:组培苗污染程度与组培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均随时间呈同步变化;组培环境空气中真菌主要有12种,其中,优势菌为芽枝霉、灰霉、木霉、曲霉、青霉等5种。甲醛熏蒸可使组培环境空气中的真菌减少87%~100%。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污染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瓜中丙森锌的残留

农药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确立了黄瓜中丙森锌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丙森锌酸解后释放的CS2经乙酸铜和二乙醇胺的乙醇溶液吸收,然后在435nm处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当添加量在0.10、0.50、5.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 ̄90%,变异系数在4.3% ̄10%之间,对黄瓜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0mg/kg。

关键词: 丙森锌 CS_2 残留 紫外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了酵母菌yz 145液体发酵生产碱性脂肪酶的培养条件。采用了Plackett Burman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对产酶有重要影响的3个因素(K2HPO4、橄榄油、发酵温度),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RSM)对重要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液体发酵液中碱性脂肪酶浓度从1421U/ml提高到1776U/ml。

关键词: 碱性脂肪酶 PlackettBurman法 响应面方法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作物秸秆作仙客来栽培基质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资源的利用率,选用亚麻屑、红麻骨、甘蔗渣等3种作物秸秆分别用25%、50%、75%与100%替代普通泥炭,在仙客来上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5%的亚麻屑、25%~50%的红麻骨和25%的甘蔗渣均有利于仙客来的生长与开花,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基质。

关键词: 亚麻屑 红麻骨 甘蔗渣 泥炭 仙客来 栽培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土CO_2释放与固定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浙江省黄岩水稻土上开展的26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促使土壤有机质持续增长,增长幅度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通过数学模拟,估算出每年施用猪厩肥16.5~49.5t·ha-1相应释放CO210.04~21.61t·ha-1·a-1。每年施入鲜猪厩肥16.5~49.5t·ha-1则相应固定CO21.885~3.463t·ha-1·a-1。为此,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削弱土壤碳释放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肥 碳循环 二氧化碳 全球气候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及吸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和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稻田喷施甲胺磷和三唑磷农药,其残留分布状况为:植株(90%以上)>土壤>田水。甲胺磷在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3.7、2.5~3.0、6.0~10.3d;三唑磷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4.2、6.1~9.1d,在田水中施药后7d已检不出残留。甲胺磷在0~70cm土层中施药后60d内均有残留检出,三唑磷在0~10cm土层中药后15d已检不出残留。在湿润土壤中,甲胺磷的残留降解半衰期为1.7~5.9d,三唑磷为5.~35.6d;在淹水土壤中,甲胺磷和三唑磷则分别为2.5~10.7和9.9~34.7d。在同一种土壤中,三唑磷的吸附率和吸附常数(K)均大于甲胺磷;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随有机质含量和K值的增大而增加,甲胺磷的吸附为粘壤土>沙壤土>壤粘土;三唑磷为沙壤土>壤粘土>粘壤土。

关键词: 甲胺磷 三唑磷 稻田 降解 迁移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晚荠蜜梅"

中国果业信息 2005

摘要:"晚荠蜜梅"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关键词: 晚荠蜜梅 新品种 杨梅 晚熟 优质 成果鉴定 科学技术 荸荠种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将病叶面积百分比(DLA)、病斑大小(LS)和病斑数(LN)作为对叶瘟部分抗性的性状,将病斑长度(LL)和孢子量(CA)作为对穗瘟部分抗性的性状。所构建的图谱包含168个标记。应用QTLMapper1. 01b,共检测到11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和28对双因子互作,有3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参与对同一性状的互作。QTL的主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4 7% ~38 8%,而上位性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16 0%~51 7%,QTL的主效应对大多数性状的贡献率小于互作效应,表明互作效应对于部分抗性的重要作用。对穗瘟部分抗性的两个性状LL和CA,所检测到QTL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 6%和82 6%,表明由排除了主效抗病基因的感病株系组成的亚群体适合于进行部分抗性QTL定位。

关键词: 数量性状座位(QTL) 部分抗性 叶瘟 穗瘟 水稻

动物转基因的整合、表达及其调控方法

黄牛杂志 2005

摘要: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在动物体内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构件、调控序列、转基因拷贝数和载体序列等对转基因整合表达的调控,并对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做了小结和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 整合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