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枯萎菌拮抗芽孢杆菌BC98-I抗菌多肽的纯化
《植物病理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萎菌拮抗蜡状芽孢杆菌BC98-I分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经粗提、Sephadex G100和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了抗菌馏分P1D4。该馏分达到了电泳纯,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约为3.5kD,等电点为4.65。又经MALDI-TOF质谱检测,该馏分为精确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531.71D的多肽。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馏分P1D4由Asp、Glu、Ser等12种氨基酸组成,富含酸性和极性氨基酸。结合以往研究结果,目标产物热稳定性好,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有良好耐受性,初步认为属低分子量的环状多肽。


抗生素对菊花叶片再生及农杆菌生长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07 CSCD
摘要:以3个菊花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通过探讨5种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钠和羧苄青霉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卡那霉素浓度为5mg/L时能完全抑制JB、Jc的再生,15mg/L时能完全抑制JA的再生。其它4种抗生素对3个菊花品种再生影响差异很大。随着浓度升高,头孢噻肟钠使JA、JB再生率持续下降,再生率持续上升;头孢唑林钠使JA、JB、Jc再生率都持续下降;羧苄青霉素使JA、JB、Jc再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400mg/L时达到峰值。对于农杆菌LBA4404,头孢噻肟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羧苄青霉素。


西瓜枯萎病防治现状与展望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西瓜生长的土传病害。系统介绍了现阶段西瓜枯萎病防治的技术和措施,并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西瓜抗病育种是防治西瓜枯萎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西瓜遗传基础狭窄,致病菌生理小种不断分化、变异,枯萎病致病机理尚未澄清,抗性遗传复杂等诸多难题却阻碍着抗病育种。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展现出了美好前景。


间种牧草枣园害虫与天敌群落优势种的演替与IPM决策
《生态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管理枣树害虫,2004年在太谷地区对不同处理的间作牧草枣园的害虫与天敌群落优势种的演替与IPM决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间种牧草枣园天敌明显大于(P<0.05)未间种牧草的枣园,种草综合防治园天敌明显大于(P<0.05)种草常规防治园;在枣树不同发育阶段,种草不防治区害虫群落的参数明显大于(P<0.05)未间种牧草的枣园,但丰富度与优势度参数则是未间种牧草的枣园明显(P<0.05)大于间种牧草枣园;天敌群落的参数是间种牧草枣园明显(P<0.05)大于未间种牧草的枣园,种草综合防治区明显大于(P<0.05)种草常规防治区。不同处理枣园天敌群落优势种对前二个主分量的负荷值,间种牧草枣区明显(P<0.05)大于未间种牧草的枣区,而枣园害虫群落优势种则是未间种牧草枣区明显(P<0.05)大于间种牧草的枣区。就天敌与害虫优势种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而言,不同发育阶段的枣园害虫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平均宽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天敌优势种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平均宽度是种草枣园明显(P<0.05)大于未种草枣园;不同发育阶段种草枣园天敌与害虫优势种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平均重叠程度明显(P<0.05)大于未种草枣园;种草园天敌的累计贡献率高于70%的平均指数值明显(P<0.05)大于未种草园,而未种草园害虫的累计贡献率高于70%的平均指数值明显(P<0.05)大于种草园,且不同发育阶段也在不同处理枣园有明显差异(P>0.05)。可见枣园IPM的实施应采取阶段性对策。
关键词: 枣草间作 天敌和害虫优势种 多样性 主分量 生态位


间种不同牧草枣园蜘蛛群落结构与特征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对间种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枣园和枣树单种园蜘蛛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种牧草枣园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显著提高。结网型蜘蛛的丰富度,在树冠层和牧草层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层丰富度的排序均为间种白三叶>间种紫花苜蓿>间种鸭茅>枣树单作。结网型蜘蛛的多样性指数,在树冠层和牧草层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树冠层的排序是间种紫花苜蓿>间种白三叶>间种鸭茅>枣树单作,牧草层的排序是间种白三叶>间种鸭茅>间种紫花苜蓿>枣树单作。游猎型蜘蛛,仅树冠层的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种鸭茅>间种白三叶>间种紫花苜蓿>枣树单作。总之,枣园间种牧草有利于保护枣园蜘蛛生物多样性。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晋A衍生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与定位分析,晋A恢复基因在F2和BC1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证明恢复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9个SSR标记和4个STS标记构建长度为82.1 cM的连锁群,恢复基因Rf定位在第19染色体(D08),与最近的标记CM042和CIR179分别相距5.4 cM和10.3 cM.以晋A衍生的7个不育系、4个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对标记进行验证,分别扩增出同样的特异带型,说明与晋A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晋A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RAPD标记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RAPD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强、需要模板DNA量少及不易受污染等优点。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日益成熟,林木分子标记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就RAPD技术原理及其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定量结构保留关系的研究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81个酯类化合物,在2种固定相(Carbowax1540和Cqualane)上,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与MEDV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在2种固定相上的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分别为0.9968和0.9958(Carbowax1540);0.9935和0.9908(Cqualane),结果表明MEDV能理想地表征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关键词: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