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天津市渔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设想
《中国水产 》 2015
摘要:目前我国渔业物联网发展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渔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农业部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充分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渔业物联网建设和服务体系,提高中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渔业物联网建设同全国一样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今后渔业物联网更深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关分子生物学在渔业环境保护中的运用探讨
《生物技术世界 》 2015
摘要:在渔业养殖中,水域的环境状况对养殖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伴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渔业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分子生物学的应用,给渔业养殖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指标和方法。本文阐述了渔业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主要污染来源,并从水生生物的多种酶、解毒体系以及DNA三个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在渔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近岸人工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的群落结构
《天津水产 》 2015
摘要:于2014年9月在天津大神堂人工鱼礁区及邻近海域对照区进行砂壳纤毛虫样品的采集。砂壳纤毛虫丰度范围为105-4278 ind/L,平均值为1829±1100 ind/L。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7属8种,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 longa)和兆氏类杯虫(Metacylis jorgensenii)。2010、2012及2014年投放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均比对照区的高,且2012年投放鱼礁区与对照区砂壳纤毛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2010、2012及2014年投放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均比对照区的低,且2010、2012、2014年投放鱼礁区与对照区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差异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科学种养 》 2015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必须要全面推行无公害的养殖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水质、池塘条件、饲料管理、水产养殖产品的选择和放养,等方面论述了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技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黄河鲤群体选育及子一代形态学特征比较
《中国水产 》 2015
摘要:在养殖环境条件下,子一代黄河鲤成鱼与野生黄河鲤亲鱼之间在可数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都表现出野生亲本的遗传特性,如背鳍条、臀鳍条、侧线鳞、鳃耙等。子一代黄河鲤成鱼在体色与鳞被上个体间有差异,有一定的杂色与不规则鳞被出现,杂色表现率6.52%,不规则鳞被表现率3.37%,基本上都能保持野生黄河鲤的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乐灵在养殖水体环境中消解动态的模拟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氟乐灵因具有控制池塘青苔、防治虾蟹类疾病等特点而在虾蟹类水产养殖上广泛应用,为研究其在养殖水体环境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在参考其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养殖水体中氟乐灵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105 mg·L-1,测定下限为0.000 42 mg·L-1,按0.025~2.0 mg·L-1添加标样的加标回收率在82.88%~108.19%,可较为准确地分析氟乐灵在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显示,氟乐灵在养殖水体中具有一定的残留效应,消解半衰期在35 d之内,养殖水体中氟乐灵的消解受氟乐灵初始浓度、水温、光照时间、p 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子分析可见,氟乐灵的初始浓度、水温和光照时间是影响其消解的主要因素,在初始浓度为0.05~0.5 mg·L-1时,30℃的水温和一定的光照(>12 h·d-1,2500 lx)可促进氟乐灵的消解。为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水产养殖中氟乐灵的使用浓度以0.05 mg·L-1为宜,使用后安排1050℃·d的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导报 》 2015
摘要:"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的高层次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我国自从1991年开始设立和试办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专业学位到现在已经有20余年了,在这20余年中,我国已经设立了39种专业学位硕士。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质量日益增强的过程。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需要完善的体系,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朝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现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总体介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条件黄鳍鲷仔鱼摄食行为及其规律初探
《齐鲁渔业 》 2015
摘要: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黄鳍鲷(Sparus latus)仔鱼摄食量进行了初步测定,在0~1500 lx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黄鳍鲷仔鱼摄食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100~500 lx,低于或高于此照度范围,都会影响黄鳍鲷仔鱼的摄食,其摄食效率在第一时间段(0~10分钟)达到最高,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仔鱼的摄食效率逐渐降低,直至停止摄食.在不同光照强度的实验里,100~250 lx的光照强度范围内,仔鱼各个时段的平均摄食褶皱臂尾轮虫量均高于7个/尾.结合实验和日常生产观察,黄鳍鲷仔鱼属于晨昏型摄食类型,即在清晨和黄昏时,摄食强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