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佛山地区土壤中三氯生(TCS)与三氯卡班(TCC)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初步评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氯生(triclosan, TCS)和三氯卡班(triclocarban, TCC)是目前流行的广谱性抗菌剂,已被广泛添加在日用护理品中,可通过人们的洗漱活动、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及底泥再次利用而进入到土壤中。该研究采集佛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的21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2种典型的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类污染物TCS和TCC的污染特征,运用生态风险熵值法探讨TCS和TCC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TCS和TCC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85.71%,含量范围分别为ND~6.62和ND~9.11μg·kg-1。土壤有机质是影响TCS和TCC分布的重要因素,pH值对TCS和TCC含量分布影响较小。生态风险熵值(RQ值)分析结果表明,21个表层土壤样品中TCS的RQ值均小于0.1,表明此区域内TCS的生态风险较小;21个采样点中有2个采样点TCC的RQ值在0.1~<1之间,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表明此区域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采样点的RQ值均小于0.1。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相比,该区域土壤TCS与TCC总体生态风险较小,但仍需关注河道两侧部分高值区。

关键词: 三氯生(triclosan, TCS) 三氯卡班(triclocarban, TCC) 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废弃物水热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水热炭中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行为及化学特性,本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水热温度(180、200℃及220℃)和浸提环境(去离子水、盐溶液、酸溶液及碱溶液)对番茄废弃物水热炭(分别记为H-180、H-200及H-220)DOM的释放行为及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H-220释放的DOM含量最高(52.1~70.5 mg?g?1),且所有水热炭均在碱性环境中释放的DOM最多(66.6~77.0 mg?g?1).3种水热炭DOM的释放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且均在短时间内(0.25 h)释放大量DOM(65.7%~85.8%).通过PARAFAC分析可知,水热炭DOM共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质组分(C1和C2)和1种类蛋白与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的混合组分(C3).水热炭DOM的荧光强度随水热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水热温度和浸提环境均会影响水热炭DOM中3种荧光组分的相对分布,且对所有DOM而言,C1的相对占比均最高(40.4%~53.6%).提高水热温度(180~220℃)增强了水热炭DOM的腐殖化程度(6.1%~42.5%),降低了DOM的生物可利用性(5.5%~22.2%).此外,碱性环境促进了水热炭DOM中高芳香性及疏水性组分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和浸提环境尤其是碱性环境对水热炭DOM的光谱特征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水热炭 溶解性有机质(DOM) 光谱特征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综合生长评价体系的番茄亏缺灌溉制度研究

节水灌溉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亏缺灌溉对秋冬茬设施番茄生理、生长、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盛丰5号"为试材开展番茄亏缺灌溉试验.在番茄花果期至采收期实施0~4次灌水(分别对应处理T1、T2、T3、T4、T5)栽培试验,观测了设施内空气温、湿度及土壤含水量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形式构建番茄综合生长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生理、生长、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指标,生理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含氮量、叶绿素;生长指标包括根冠比、生物量;品质指标包括番茄红素、Vc、总糖、可滴定酸;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包括WUEy、WUEb,利用熵权法对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使用TOPSIS评价法进行排序.在生理指标评价体系中,T3的相对接近度0.769最接近理想解;在生长指标评价体系中,T1的相对接近度0.555最接近理想解;在果品品质评价体系中,T5相对接近度0.617,可认为是表现最优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指标体系中,T1为最优处理.利用模糊Borda评价法对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序值和排名信息进行组合评价,T1~T5模糊Borda得分依次为8.87、4、5.14、5.77、5.15.结果显示,定植水后除追施水溶肥时少量灌水,秋冬茬设施番茄花果期至采收期0水处理不仅可以使植株生长良好,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番茄综合生长评价体系中表现最优.该灌溉制度有效减少了河北地区秋冬茬设施番茄用水量,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 设施番茄 亏缺灌溉 水分胁迫 控制灌溉 综合生长评价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装备与信息协同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机械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装备与信息技术协同的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机械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在剖析我国现代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并前瞻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工程发展建议:农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新基建工程、国家农业大数据中心及运行机制构建工程、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工程、农业信息服务示范工程、果蔬商品化处理智能感控技术与装备研发示范工程.研究认为,立足国情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并优化结构、建立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可为引导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服务;智能农机;新基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季自交不亲和性S-RNase的鉴定与分析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月季'月月红'(Rosa chinensis' Slater's Crimson China')和'2015-58-20'(Rosa sp.)为材料进行自交和异交,授粉花柱中花粉管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月季为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通过与已知蔷薇科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在'月月红'中克隆到RcS1-RNase和RcS2-RNase基因的cDNA和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RcS1-RNase和RcS2-RNase具有5个保守结构域(C1、C2、C3、RC4和C5)和1个高变区.系统进化分析发现,RcS-RNase与其他蔷薇科植物的S-RNase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RcS1-RNase和RcS2-RNase基因只在花柱中特异表达.

关键词: 月季;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成泡性能的优化及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评价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成泡性能,并评估该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杀灭效果,以及不同作用浓度和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响应面法对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优化;采用悬浮杀灭试验,以细胞感染方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100、1∶200、1∶400、1∶500、1∶600、1∶800和1∶1 000时分别作用5、10和15 min对NDV LaSota株的灭活率;采用悬液定量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200、1∶300、1∶400、1∶500、1∶600时分别作用3、5、7、10和15 min对CSFV Thiveral株的灭活率。【结果】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主要成分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配比分别为1.4%、3.8%和0.75%时,成泡时间达到83 min。该消毒剂在稀释度最高为1∶400(以总含量计约为137.5 mg/L)时,最短作用时间5 min,对NDV LaSota株灭活率为100%;最短作用时间为3 min时,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对2种病毒的灭活率均稳定保持在100%。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稀释度低于1∶400时,对NDV LaSota株杀灭效果不佳;稀释度为1∶500(以总含量计约为110 mg/L)、1∶600(以总含量计约为91.67 mg/L)时,作用时间10 min,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灭活率稳定保持在100%。【结论】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为1.4%、3.8%和0.75%时成泡效果最优,该消毒剂对NDV和CSFV杀灭效果较好,为其在养殖场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也为畜禽养殖业场地环境消毒效果评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泡沫消毒剂 新城疫病毒(NDV) 猪瘟病毒(CSF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片物理性状对玉米杂交种京科968防御二斑叶螨危害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螨(Acari:Tetranychidae)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我国玉米Zea mays L.生产中的主要害螨之一.抗螨玉米品种的选育是有效防治叶螨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我国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京科968及其母本京724、父本京92,先玉335及其母本PH6WC、父本PH4CV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田间条件下二斑叶螨在不同玉米材料上的种群动态,探究了玉米叶片厚度和表皮毛密度与二斑叶螨抗性的相关性,旨在明确玉米叶片物理性状与其抗螨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京科968上的二斑叶螨种群密度显著低于先玉335.以日均二斑叶螨发生量为指标,对所试品种(系)的二斑叶螨抗性进行排序,其结果为:京92>京科968>PH4CV>京724>先玉335>PH6WC.日均二斑叶螨发生量与叶片表皮毛密度成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成显著负相关.此外,回归分析表明,表皮毛密度在玉米抗二斑叶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从二斑叶螨防治角度考虑,生产上种植京科968能够较好的控制二斑叶螨为害.本研究揭示了玉米叶片物理性状在其抗螨性中的重要作用,为玉米抗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京科968;先玉335;二斑叶螨;种群动态;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品质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东南区是我国鲜食糯玉米的主要生产、加工和消费地区.为了解该区域鲜食糯玉米的品质、农艺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样品为材料,用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标记探究该区域鲜食糯玉米不同遗传背景下品质、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41份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农艺、品质性状变异和SSR标记基因多样性:12个农艺、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2%~36.10%之间,平均值为14.06%;40个SSR标记共检测出32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179~0.866(平均值为0.658);供试材料的基因多样性为0.186~0.877(平均值为0.687).聚类分析将供试41份材料划分为4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组群,以京科糯2000为代表的Ⅰ组产量性状表现优秀,且组内材料数量最多;以苏玉糯5号为代表的Ⅱ组材料数量次多,其组内品种皮渣率较低,含水率也低于其他组别.4个聚类分组在农艺、品质性状上各有特点,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相应的杂优模式能够有效利用育种资源,从而加速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提优进程.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果实单萜合成关键基因的e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合成关键基因进行e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深入了解单萜合成调控机制,为优良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培育及种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摩尔多瓦'×'瑞都香玉'F1代群体及亲本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转色期和成熟期采集葡萄果实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7个单萜合成途径基因(VvDXS1、VvDXS3、VvDXR、VvHDR、VvLiner,VvTerp和 VvGermD)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获得表达性状表型数据;基于区间作图法,采用MapQTL6.0软件,对单萜基因表达性状进行eQTL定位分析;将eQTL连锁标记定位到基因组区域,通过Ensembl Plants和NCBI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利用葡萄全基因组芯片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亲本果实样品中候选基因的表达谱.[结果]7个单萜合成基因表达量在F1代群体中呈现连续分布数量遗传特征;各个单萜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转色期,7个表达性状一共定位到13个eQTL,主要位于1号、6号、14号、16号、17号、10号和12号等染色体上,表型解释率介于12.2%-23.5%.其中位于14号染色体的 eQTL(qDXS1-v14、qHDR-v14-1 和 qTerp-v14)覆盖相同的遗传区间57.582-76.979 cM,qLiner-v10、qTerp-v10和qGermD-v10共定位到10号染色体相同的遗传区间;在成熟期,共检测到16个eQTL,主要位于1号、6号、12号、8号、13号和 19号等染色体.qDXS1-m6-2、qDXR-m6-2、qLiner-m6和 qGermD-m6共定位到6号染色体 139.212-143.161 cM 遗传区间;针对成熟期与转色期各个基因的表达量比值变化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8个eQTL,分别位于1号、3号、7号、10号、12号、15号和 19号等染色体.定位于 12号染色体的 qDXS1-r12-1、qDXR-r12-1、qHDR-r12、qLiner-r12和 qGermD-r12覆盖相同的遗传区间6.330-6.967 cM.对多个基因表达性状共定位的eQTL区域进行基因注释,共筛选到90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谱及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11候选基因.其中4个候选基因(VIT-06s0009g01380、VIT_14s0006g02290、VIT-12s0028g01170和 VIT-15s0046g00290)与激素信号通路调控相关,一个候选基因(VIT_12s0028g01110)编码光敏色素作用因子与光响应相关,还有一些编码Myb类、WRKY类转录因子或者未知功能蛋白基因.[结论]在两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共检测到37个与单萜合成基因表达性状连锁的eQTL,主要定位于6号、10号、12号和14号染色体.基于基因注释和表达谱分析结果,确定了包含VIT-06s0009g01380和VIT-14s0006g02290在内的11个可能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与多个单萜基因表达高度相关.

关键词: 葡萄;单萜;关键基因;e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遮阳对温室能量平衡及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品种"国禧109"为试材,采用田间温室大棚土壤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有无遮阳网覆盖对温室小气候和辣椒植株蒸腾作用的影响,以及有无遮阳网覆盖对辣椒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遮阳降温措施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太阳辐射强度及温室温度均得到显著降低,同时根据Penman-Monteith模型,通过计算得出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辣椒植株的蒸腾速率较无遮阳网覆盖的温室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温室的蒸腾作用;与无遮阳网覆盖的温室相比,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的辣椒产量提高了39.3%,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1.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54.7%.夏季温室大棚采用遮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 遮阳网;温室小气候;Penman-Monteith模型;辣椒生长品质;蒸腾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