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798条记录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BF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和CRBF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基施和追施肥后,监测了氨挥发量、强度和损失率.分析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了施肥经济效益.[结果]与FFP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CRBF1和CRBF2处理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8.87~9.86 kg/kg,CRBF2处理玉米氮肥回收率提高了48.4%(P<0.05);CRBF1和CRBF2处理冬小麦季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0.3%~37.2%、5.22~5.77 kg/kg和6.52~7.06 kg/kg(P<0.05).与FFP和OPT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肥料+施肥人工投入减少381~960元/hm2,周年净收入增加1208~2654元/hm2.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损失强度和损失率较FFP处理分别降低了69.7%~71.9%、72.0%~74.5%和90.0%~94.1%(P<0.05).[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季按照5∶5、3∶7,或者按照7∶3、5∶5的比例掺混一次性基施,均可在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劳力投入的条件下,确保周年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并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高产高效、轻简施肥的有效氮肥施用技术.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一次性基施 氨挥发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抗生素适配体传感技术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分析试验室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适配体是经体外筛选得到的短链寡核苷酸序列,能与靶标进行高亲和力和强特异性结合,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小分子传感检测研究.近年来,抗生素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环境和食品中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工具VOSviewer,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对抗生素适配体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生素适配体的研究发文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近10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的累计论文发表数量最多,为378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57.62%,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发文质量更高.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抗生素适配体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抗生素适配体筛选及性能表征"、"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抗生素检测研究"以及"纳米材料在适配体传感检测抗生素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本研究提出了抗生素适配体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有助于推进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抗生素 适配体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修复草种对土壤水分蒸散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紫花苜蓿、结缕草、青绿苔草和无芒雀麦为试材,通过人工草地建植对退化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实时监测植被NDVI指数、根系体积、土壤含水量及水分蒸散动态变化,研究不同草种植被覆盖效果及其对土壤蒸散特征的影响,揭示植被土壤水分吸收的主要作用机理,以期为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生态修复草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生态修复草种均可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减少非生长季土壤水分蒸散,但生长季植被生物量增加,土壤水分吸收增强,土壤蒸散明显增加,且不同草地月蒸散量峰值排序为青绿苔草(112.65 mm)>结缕草(107.42 mm)>紫花苜蓿(98.19 mm)>无芒雀麦(86.69 mm)。另外,植被根系分布及其体积变化是土壤水分吸收的关键,根系体积越大,分布越集中,土壤水分吸收能力越强,其中,青绿苔草与结缕草土壤水分吸收的主要区域在0~20 cm土层,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在20~40 cm土层。综上所述,由于生长季植被增加土壤水分蒸散,建议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尽量选择水土保持能力强但水分消耗相对较少的植物种类,就供试植物优先选择无芒雀麦,其次是紫花苜蓿。

关键词: 生态修复草种 土壤蒸散 生物量 根系 水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FID技术的种鸡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北京油鸡育种过程中数据采集难度大、错误率高、数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种鸡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可折叠式电子翅标、移动终端采集设备、自动称重台和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育种过程中生长和生产关键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管理和应用。通过初步应用,电子翅标全生命周期掉签率小于1%,重量不超过0.5 g,数据采集准确率超过99%,总体育种效率提高2倍,减少了约50%的人力成本,解决了传统模式成本高、误差大、关键数据缺失等问题,提高了种鸡育种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 育种 射频识别 电子翅标 称重台 数据采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理变化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系统(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3个方面,JrPAL、JrJAZ、JrGRAS、JrICE1、JrCBF/JrDREB1、JrCOR、JrWRKY、JrDHN、JrGST和JrPUB等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低温胁迫的诱导。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挖掘核桃应对晚霜危害的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危害 低温胁迫 影响因素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条件变化对典型园林灌木叶片水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京市拥有丰富的灌木资源,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低耗水、抗旱性强等特点,有效地开发利用灌木资源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节约园林灌溉用水量,还可降低园林养护成本。以北京市典型园林灌木大叶黄杨(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和棣棠(Kerr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对4种灌木进行模拟干旱试验,分析干旱条件下,不同灌木的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各灌木水分胁迫对水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紫叶小檗变化最为明显,干旱组水势升高幅度为55.56%。(2)4种灌木中,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对水分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干旱后期较干旱前净光合速率从1.3μmol·m-2·s-1增大到11.0μmol·m-2·s-1。(3)金叶女贞气孔导度开放值变化较其余3种灌木最大,2022年8月21日达到531.26 mmol·m-2·s-1,而干旱组大叶黄杨变化最大,较干旱初期气孔导度上升30.75%。因此,适度干旱对于4种灌木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灌木 干旱胁迫 叶片水势 光合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风送喷雾风力调控试验台设计及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装备正在朝着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果园喷雾控制对象主要为喷施药量和风力供给量,果树冠层内外药液沉积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送系统风力供给,只有风力和药量均得到精确控制,才能实现果园对靶精准喷雾。为此,基于轴流风机设计了风机转速、进风口面积和出风口导流板倾斜角度可独立调控的果园风送喷雾风力调控试验台,通过直流电机调速实现风机转速调节;进风口采用百叶结构,通过调节百叶倾斜角度实现进风口开度大小调节;出风口采用塔式结构,通过22路舵机控制出风口不同喷头位置处导流板倾斜角度独立调节,并基于C#语言开发了上位机界面。利用试验平台开展了风机转速、进风口面积和出风口导流板倾斜角度独立调控风力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出风口风速风量变化与风机转速和进风口面积调节呈正相关,出风口风速在垂直方向分布位置随导流板倾斜角度增加发生改变,同时分别建立了出风口最大风速与风机转速和进风口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喷药过程中,可通过风机转速与导流板倾斜角度联合调节或进风口面积与导流板倾斜角度联合调节实现出风口风速风量在果树冠层垂直方向分布位置和大小调节。研究结果为实现根据果树冠层体积和枝叶稠密度变化进行风力在线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加快果园精准喷雾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果园精准施药 风力调控试验台 风送喷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Y26的鉴定、发酵优化及其杀线虫活性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本实验室前期从黄瓜根际土壤分离出的一株细菌Y26,测定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经发酵液处理后的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为95.12%,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3.51%,故菌株Y26可作为根结线虫生防菌资源;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Y26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Plackett-Burma法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菌株Y26发酵优化的条件是:玉米粉2.14%,豆饼粉3%,K2HPO4 0.57%,MgSO4·7H2O 0.21%,种龄12 h,pH为7.2,接种量2%,培养温度28℃,装瓶量为50 mL/250 mL,发酵优化后,菌液中芽胞浓度提高25.69%,10%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从优化前的78.03%提高到93.32%。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优化后的Y26菌液杀线虫活性显著提高,可作为杀线生物菌剂开发应用。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短小芽胞杆菌 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Cu、Zn含量特征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牛粪、猪粪和鸡粪中的Cu、Zn含量、随时间变化和区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表现为猪粪(500.9、1 121.5 mg/kg)>鸡粪(121.8、436.3 mg/kg)>牛粪(52.1、202.6 mg/kg)。猪粪Zn含量随年代变化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增加速率约为55.9 mg/(kg·年);鸡粪Cu含量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下降速率约为6.55 mg/(kg·年)。不同区域猪粪Cu、Zn含量有差异,广西省猪粪Cu含量最高,平均值为796.6 mg/kg,湖南省猪粪Zn含量最高,平均为1 674.1 mg/kg。研究表明,鸡粪中的Cu近年来得到较好的控制,而猪粪Zn控制效果较差;由于猪粪Cu、Zn含量高,长期施用条件下存在土壤Cu、Zn累积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特征 有机肥 重金属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气象条件下北京市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2.5与臭氧(O3)的质量浓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2022年北京市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监测点PM2.5和O3质量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揭示气象因素对PM2.5和O3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影响PM2.5与O3间相关性。全年以及不同季节中,温度对PM2.5-O3相关系数的影响作用最强。所有温度区间、湿度>55%、气压<985 hPa条件下的相关性表现为植被区高于非植被区。当温度<0℃或湿度>75%时,PM2.5和O3质量浓度负相关程度最高,温度>20℃或湿度<35%时,正相关程度最高。介于955~985 hPa气压范围的PM2.5和O3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中955~970 hPa气压范围的正相关程度最强,高于985 hPa气压范围的负相关程度最强。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PM2.5和O3质量浓度存在正效应;低温、低湿的气象条件,二者存在负效应。

关键词: 城市森林 PM2.5 臭氧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