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形势下关于做好农业科研院所办公室主任工作的思考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为农业科研院所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业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以切实履行好办公室主任服务员、参谋员、协调员、督办员等各项工作职责,是农业科研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做好农业科研院所办公室主任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解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挖掘其有益基因,提高粒用甜高粱育种效率,对20份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角质率变异系数最大,为57%;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穗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长与穗柄长、单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9个农艺性状提取了株型、籽粒产量、穗形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381%,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反映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因子信息.表明不同粒用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粒用高粱新品系改良或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筛选基础材料,主辅因子兼顾,方可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实现综合性状最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宽窄行种植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在同株距条件下,选用陇糜11号和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与4种宽窄行距配置共5种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晋中地区种植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无论在品种内还是品种间表现都各不相同;陇糜11号和晋黍9号都是在T2处理(宽行40 cm、窄行30 cm)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 056.99,5 766.69 kg/hm~2;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有效穗数也都是在T2处理时最大;2个品种的千粒质量虽不是在T2处理时最大,但都与各自的最大千粒质量相近,各处理之间无差异.因此,适宜的宽窄行种植较等行距种植可有效协调作物群体结构与植株个体功能间的关系,通过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性,提高整体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使作物获得高产.从整体来看,晋黍9号比陇糜11号产量高,说明在晋中地区更适合种植晋黍9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主要杂粮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9
摘要:以高粱、绿豆、糯玉米、小米、苦荞等杂粮为材料,分别对其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析水率、糊化特性和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杂粮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在90℃时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可达到63.92%和85.71%,绿豆淀粉的透光度可高达27%,小米仅有5.2%;绿豆的析水率为53.26%,苦荞的析水率15.14%;糯玉米淀粉糊化温度70.9℃,苦荞淀粉的糊化温度83.2℃。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明显高于其他杂粮淀粉,绿豆的透光率较好,苦荞具有优良的抗冻融能力,糯玉米的糊化特性较好,电镜观察发现绿豆淀粉颗粒较大,小米的淀粉颗粒较均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区鲜食枣设施促早栽培技术
《农业与技术 》 2019
摘要:枣树是原产我国、 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果树品种之一,具抗性强、 早花早果、 经济寿命长、 营养丰富等特点.我国西藏林芝地区属于高寒地区,所产鲜枣肉细酥脆、 汁多味甜,目前在高寒区种植鲜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需要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来进行栽培.本文以此为基础,对高寒区鲜食枣设施促早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棉‘中棉所16’再生纯合系的创制及遗传转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拓展可再生陆地棉的基因型,利用转基因技术直接改良已有的优良早熟棉品种,设置不同浓度的2,4-D和激动素(KT)4种组合进行诱导,成功获得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构建早熟棉品种‘中棉所16’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诱导初生愈伤组织以添加0.1 mg/L 2,4-D、0.1 mg/L KT的组合诱导培养基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形态较好,有利于撤除激素的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中棉所16’胚胎发生状态只有1种,在去掉2,4-D和KT的第一次继代便开始分化出白-灰色粗颗粒胚性愈伤组织,继代1~2次后有胚状体出现和植株再生,整个再生过程需要6~8个月。经过2次组培获得再生系,其不同株系胚胎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随后获得后代种子100%可再生纯合系材料,经过进一步自交扩繁,其后代种子用于转化受体,提高了转化和再生效率,并利用该体系将EDT1基因成功导入‘中棉所16’基因组。以9个月为限统计,其遗传转化胚胎发生率高达40%以上。
关键词: 早熟棉 2,4-D和KT 胚胎发生 再生纯合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摘要:[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对应的IDF,而胆固醇清除能力却显著小于其对应的IDF;采用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枣粉,化学法制备的SDF除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优于枣粉外,其他测定项与枣粉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方法制备的IDF比枣粉具有更加良好的理化特性.[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SDF和IDF的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均产生较大影响,酶解法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残次裂枣 膳食纤维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炔草酯·氟唑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间杂草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17%炔草酯·氟唑磺隆对冬小麦田间防除杂草效果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7%炔草酯·氟唑磺隆可分散油悬浮乳剂1.33~4.00 m L/hm2对冬小麦田间杂草播娘蒿(十字花科阔叶杂草)、雀麦和野燕麦(禾本科杂草)进行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好于对照药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和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防效达90%以上,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对冬小麦安全,无药害症状.考虑经济有效易降解,推荐使用剂量为1.33~2.67 m L/hm2(商品量)或51~102 g/hm2(有效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