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肥密水平对寒地下垂穗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寒地下垂穗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插秧密度,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了产量最优栽培方案。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氮肥呈二次曲线关系,钾肥与直链淀粉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胶稠度会随着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都与胶稠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胶稠度是直接和间接影响食味评分的最主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东农541.1品种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科学研究所以黑农40为母本,东农9602为父本,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种原代号:东农30655。品种审定编号:黑审豆2009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病基因定位及标记检测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性位点,以大豆抗病品种垦丰16、感病品种绥农10及其杂交F2、F3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在接种鉴定的基础上,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垦丰16抗病基因进行了定位,并应用108份大豆新品系对标记进行了符合性检测。结果表明,垦丰16对15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病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J连锁群上,将该基因定名为Rcs15。用Mapmaker/Exp 3.0 b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5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 529、Satt 431、Sat_151、Satt 547和Sat_224,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Sat_151-10.7 cM-Satt 529-18.5 cMR-cs15-6.7 cM-Satt 547-7.8 cM-Sat_224-10.7 cM-Satt431。标记符合性检测结果显示,Satt 547和Sat_224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油大豆脂肪积累动态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对齐齐哈尔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积累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籽粒脂肪积累也逐渐增加。嫩丰17、嫩丰18、嫩丰119生育期较短,籽粒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在79~85 d;合丰50、合丰47、黑农46、黑农44、黑农41生育期较长,籽粒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在85~88 d。确定大豆成熟后期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最佳收获时期,大豆收获期较成熟期拖后10 d,脂肪含量通常可降低0.5~1.0个百分点,由此得出适期收获在不改变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可提高大豆含油量0.5~1.0个百分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