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果渣饲用研究进展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苹果渣、沙棘渣、山楂渣、越橘渣、椰子渣、橄榄渣作为饲料成分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 ;阐述了果渣可以用来提取果胶、膳食纤维 ,生产果酱、酒精、柠檬酸、低聚糖、酶制剂等。由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果渣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中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的

关键词: 果渣 饲料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薇菜方便风味食品生产工艺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开发薇菜的系列方便风味食品为宗旨,以薇菜干为原料系统研究了包括复水条件、品质提升、风味调制以及与产品保存等相适应的工艺和配套条件。为薇菜的增值和产品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天然薇菜干 复水还原 风味食品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的应用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在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水生蔬菜 ,实现蔬菜的水旱轮作 ,避免了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 ,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 ,由于水生蔬菜取代原有水稻的水旱轮作生产模式 ,6 6 7m2 增效 2 0 0 0元以上 ,此模式在江南地区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棚蔬菜 水生蔬菜 连作障碍 种植模式 水旱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论述了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 ,扩大绿色食品知识普及范围等 5条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 绿色食品 现状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农业科技通讯 2005

摘要: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教育培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开展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效果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培训 紧迫性 实践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仙居鸡的屠宰性能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对45只仙居鸡7个微卫星座位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2~5个不等,7个微卫星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个。平均杂合度与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246和0.4445。12周龄屠宰性能测定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仙居鸡系水率在MCW103座位与ADL268座位差异显著;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在MCW222座位差异显著。

关键词: 仙居鸡 微卫星标记 屠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钱江1号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钱江1号A属野败籼型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好,株型理想;柱头外露率高达72.54%,其中双外露率占57.50%;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达100%;异交结实率较高,繁种田结实率为48.8%,繁制种产量高;米质较优,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项指标明显优于协青早A;稻瘟病抗性(中抗)优于协青早A;配合力较好,可恢复力强;于2004年1月通过浙江省成果鉴定。

关键词: 水稻 籼型不育系 钱江1号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药剂对丽穗凤梨的催花效果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用6种催花剂对3种丽穗凤梨进行了催花试验,明确了不同催花剂的催花结效和3种丽穗凤梨对催花剂反应的差别。

关键词: 观赏凤梨 丽穗凤梨 催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穗早籼稻不育系浙94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94A是以野败型籼稻不育系V20A为母本,浙农8010B/浙农94后代中选株系为父本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大穗中熟早籼不育系。其不育株率达100%,花粉不育度达99.94%,套袋自交不育度99.98%;还具有配合力强,稻米品质较优,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较高,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03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早籼不育系 浙94A 大穗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2005

摘要:1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截止2003年底,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受理品种权申请1311件,其中国外申请13件。经审查批准,到 2004年2月底,已授予植物品种权408件。 1.1 申请年份 1999年申请量为115件;2000年为112件;2001年为227 件;2002年为290件;2003年为567件。申请量呈迅速增长势头,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