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雷公藤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及其解毒酶系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 2005
摘要:研究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取食用LC10和LC90两种浓度雷公藤生物碱处理过的菜叶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均被抑制,抑制率随虫龄的增大而降低.2种浓度生物碱处理对GSTS酶活力的影响不相同,低浓度(LC10)处理后酶活力在1-2龄期被显著诱导升高,达对照的2.83倍,而2龄以后则被显著抑制,分别仅为对照的0.20(3龄)、0.39(4龄初)和0.27(4龄末);在高浓度(LC90)处理下,4个不同发育阶段GSTS活力均高于对照,其中1-2龄期达对照的4.07倍,最为明显.CARES活力在2种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在1-2、3、4龄初和4龄末期的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2.97、3.29、3.27 和2.06倍,低浓度处理后则分别为对照的2.59、2.58、2.31和1.91倍.


有机无机复混肥中不同氮素形态对理化性状及肥效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研究发现不同形态氮源化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贮存过程中的氮损失率依次:铵态氮源(碳铵)>酰胺态氮源(尿素)>铵态氮+硝态氮源。贮存120 d各种有机无机复混肥pH、电导率(EC)变化不大,其中酰胺态氮的有机无机复混肥EC较小,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酰胺态氮有机无机复混肥、铵态氮有机无机复混肥经过120 d的贮存有所下降,而硝态氮+铵态氮源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水量稍有提高。各种氮源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细菌数量较多,真菌很少,放线菌未检出。


铁皮石斛的种胚萌发及其离体繁殖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胚萌发和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技术,为铁皮石斛的繁殖建立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成熟的铁皮石斛种胚为研究材料,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接种到含有不同植物生长物质BA(6-苄基腺嘌呤)和NAA(萘乙酸)组合及含有马铃薯提取液、香蕉提取物及活性碳的培养基上,诱导铁皮石斛种胚的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结果与结论:添加20%马铃薯液有利于种胚的萌发,种胚萌发率为79.37%;BA 1.0 mg.L-1和NAA 0.1 mg.L-1最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碳原球茎增殖倍数高;NAA有助于试管苗的生根,不同含量NAA以0.5 mg.L-1时试管苗平均根数最多和平均根长最长。


微卫星DNA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微卫星DNA技术是现有分子标记中最有价值的一种 ,同时也提供了家禽遗传育种研究一种新的手段。综述了微卫星DNA研究的现状 ,并对该技术在以后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是目前研究较为详尽的外源基因表达宿主,但由于受自身分泌蛋白酶多、构建的表达质粒不太稳定等因素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文章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的特征、蛋白的分泌机制、重组表达质粒不稳定的原因,指出了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外源蛋白表达系统的瓶颈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苜蓿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
《中国饲料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秋播第二茬初蕾期苜蓿为材料,设1)割后直接烘干;2)割后田里晒1d左右,次日人工烘干;3)割前1d用干燥剂处理,割后直接烘干;4)切短后在水泥地上自然干燥4组,4种工艺干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烘干生产效率明显优于自然晒制,预晒1d后人工加工,生产1t干草耗时为3.04h。人工烘干产品的感观指标优于自然晒制,不同工艺对产品的主要常规成分没有明显影响。自然晒制干草成本最低;预晒1d后人工加工和干燥剂预处理后加工,生产1t干草的成本分别比割后直接烘干降低691.52元(下降82.84%)元和198.64元(下降23.80%)。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结合、干燥剂预处理是适合南方应用的快速、低耗的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