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控的品种混种模式,选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和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为研究地点,分别以小麦品种陇鉴9825、天选66号和陇鉴9822以及铭贤169、北京0045和农大211为研究对象,在两地均设置9个单种和混种处理,调查条锈病的普遍率、病情指数、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以及小麦千粒重和亩产量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获得病害相对防效和产量相对增加率,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和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甘谷试验站不同处理间病害普遍率、病情指数、AUDPC的变化比上庄实验站处理间的大.从相对防效综合来看,天选66号和陇鉴9822的混种处理加重病害发生,而北京0045和铭贤169按照3︰1的质量比混种对病害具有较好防效.在甘谷试验站的所有混种处理中,仅陇鉴9825和陇鉴9822按照5︰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正值,其值为1.49%;仅天选66号和陇鉴9822按照1︰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负值,其值为-7.57%,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最大,其值为13.44%.上庄实验站的混种处理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均为负值,农大211和铭贤169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负效应最大,其平均相对增加率分别为-8.62%和-27.20%.在甘谷试验站,千粒重与第五次调查的普遍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01 4(P<0.01),同时,亩产量与第五次调查的普遍率的相关系数为-0.415 8(P<0.05);在上庄实验站,千粒重和亩产量与普遍率、病情指数、AUDPC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品种混种可持续绿色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一定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去皮发酵对苹果树莓复合果酒理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酿酒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苹果和树莓为原料,分析树莓和苹果(去皮和不去皮)复合果汁及果酒中基本理化成分的差异,研究苹果去皮发酵对复合果酒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皮对复合果汁中还原糖、pH值、氨基酸、有机酸、总酚及黄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含量分别降低了 13.81%、1.07%、64.57%、3.93%、28.76%、45.60%.复合果汁发酵后去皮对还原糖及氨基酸造成的含量差异因发酵而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去皮及发酵都会对果酒理化成分产生影响.
关键词: 苹果;树莓;复合果酒;去皮;理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哺乳动物胃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胃肠道黏膜屏障作为宿主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门户",在宿主免疫调节、营养代谢和抵御有害菌的入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与宿主的互作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之一的关键点是胃肠道黏膜屏障,但益生菌是如何调控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对胃肠道黏膜屏障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益生菌对胃肠道上皮屏障紧密连接的调控、对胃肠道黏液层的调控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益生菌对宿主健康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培养料主要营养物质吸收利用规律与产量和产品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以L808为试验菌株,研究了香菇不同生育阶段培养料中碳、氮吸收利用规律与5~15、10~20、15~25、10~30℃(自然常温)4个温度区间香菇产量及品质(蛋白质、可溶性糖、纤维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0~20℃温度区间香菇产量最高,5~15℃温度区间香菇品质最好.随着香菇生长阶段的推移和出菇潮次的增加,香菇培养料中碳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与香菇产量和品质相关性极为密切,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香菇产量和香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的温度区间内,培养料中碳的含量下降幅度也较大.培养料中氮的含量则呈现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香菇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温度区间内,培养料中氮含量降幅相对也较大,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香菇;培养料;碳;氮;产量;品质;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改形对陇东密闭苹果园树体枝条和花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研究间伐改形对陇东成龄乔化密闭富士苹果园树体枝类组成、花芽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6年生密闭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隔株间伐改形和不间伐改形树体枝类组成、花芽形成、质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形后长枝和中枝占比率比不间伐改形分别减少5.97、5.88百分点;短枝占比率和优质短枝占比率比不间伐改形分别增加11.85、24.97百分点;顶花芽量比不间伐改形提高35.4%;花芽坐果率比不间伐改形提高23.4百分点;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分别比不间伐改形分别提高16.7%、17.3%;着色面积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不间伐改形提高12.3,1.03百分点。间伐改形后花芽在冠层中的立体空间分布均衡,有效改善了不间伐改形树体花芽外移和上移现象。可见,间伐改形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密闭果园枝量繁多、树形紊乱等问题,还可有效改善枝条组成比例,提高花芽质量及坐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了给黄芪专用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甘肃省黄芪主产区陇西县、渭源县、岷县研究了含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与常规施肥对黄芪根部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纯养分)投入23.9%的条件下,施用含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N-P2O5-K2O为20-26-8)1200 kg/hm2较常规施尿素600 kg/hm2、磷酸二铵900 kg/hm2可使黄芪干根长增加1.28%~3.80%、干根直径增加19.51%~26.97%、干根重增加15.55%~17.33%,产量增加10.46%~15.49%,甲苷含量增加0.031~0.112百分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增加0.012~0.015百分点.纯收益增加14193~18862元/hm2.
关键词: 腐植酸;高塔熔体;黄芪;专用肥;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对抗条锈性优异的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C1代材料,苗期分别人工接种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4、CYR32的单孢菌系,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白大头'和'天00127'对CYR34和CYR32均表现免疫.各世代材料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与'铭贤169'/'天00127'组合的F1代对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F2代植株表现抗感分离,其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对CYR34符合1R∶3S的理论比值,对CYR32符合3R∶ 1S的理论比值;BC1代植株对CYR34表现全感,对CYR32符合1R∶ 1S的理论比值;'铭贤169'/'天00127,组合对CYR34和CYR32均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BC1代植株抗感分离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供试材料'白大头'对CYR34和CYR32的抗性分别由1对隐性和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天00127'对CYR34、CYR32的苗期抗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推测'天00127'对CYR32的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亲本农家品种'白大头'或'85-17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残留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探究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品种,在半膜覆盖平作栽培条件下,于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河西绿洲灌区模拟设置5个地膜残留量水平(0、110、220、440、660 kg/hm2),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趋势,且玉米拔节前0~10 cm土层土壤温度提高0.14、0.25、0.28、0.43℃.残膜的存在能够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但在玉米苗期由于残膜阻碍水分的下渗,导致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地膜残留量为0 kg/hm2降低0.11%、1.89%、6.07%、5.93%.当地膜残留量为660 kg/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Olsen-P养分含量显均著低于地膜残留量为0 g/hm2,降幅分别为15.57%、10.53%、18.89%、36.32%.长期残膜作用使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降低,并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质量退化.
关键词: 地膜残留量 玉米田 土壤容重 土壤紧实度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西绿洲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8种草本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22 CSCD
摘要:为探明盐胁下8种草本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及其8种植物耐盐性差异,为兰州新区盐碱地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0、0.4%、0.8%、1.2%)对8种草本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和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供试植物的根直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根尖数,叶、根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叶绿体色素含量先减小后增加;叶、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NaCl浓度为0.8%时升至最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标评价表明,供试植物耐盐性强弱顺序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波斯菊>红三叶>一年生黑麦草>早熟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