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了综述.这对于进一步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中推广应用绿色减药技术,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高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农药减量;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P、K平衡施肥对金银花产量和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N、P、K平衡施肥提高金银花产量和品质,分析其促进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积累的机制.[方法]以金银花"北花一号"3 a生植株为材料,施用4个不同比例N、P、K[CK(1∶1∶1)(对照)、T1(1∶2∶1)、T2(2∶1∶1)和T3(1∶1∶2)],测定二白期花蕾产量和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N、P、K平衡施肥可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如着花节数、花朵鲜重和花蕾数),提高花蕾产量、主要活性物质(绿原酸、木犀草甘、可溶性糖、总黄酮类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抗氧化能力,诱导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生物合成途径中7个关键酶基因(PAL3、C4H2、4CL1、HQT1、CHS2、CHI2和FNS1)的表达;其中,以T2平衡施肥效果最佳,相比CK、T1和T3,产量分别提高1.98、1.29和1.21倍,绿原酸、木犀草苷、可溶性糖、总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最大提高1.79、1.71、1.80、1.64、1.92和1.24倍,7个关键基因PAL3、C4H2、4CL1、HQT1、CHS2、CHI2和FNS1的表达水平最大上调7.00、7.10、3.96、4.58、2.07、1.51和3.27倍.[结论]N、P、K为2∶1∶1的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促进阿魏酸和木犀草苷的合成和积累.
关键词: 金银花 平衡施肥 产量和品质 绿原酸 木犀草苷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与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10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1)、9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2)、8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4)、6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5)7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番茄产量和产出投入比、产品品质、植株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番茄合理施肥与提高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同时提高了植株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番茄单瓜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从植株不同部位对氮磷钾的分配率来看,茎叶分配率最高,果实次之,根最少.因此,减少普通化肥30%的施用量同时每667 m2配施400 kg生物有机肥可增加番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谷辣椒产地环境及产品品质分析与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地理标志产品甘谷辣椒产地和品质优势,该研究以甘谷县4个乡镇的土壤、水分及辣椒产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产地环境、产品安全、产品品质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甘谷辣椒的产地环境和产品安全均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产品品质方面,甘谷辣椒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辣椒碱、反式辣椒红素、胡萝卜素、粗脂肪、Se、Fe及Ca等营养物质,不同乡镇的辣椒产品品质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礼辛镇辣椒产品的维生素C、反式辣椒红素、铁、不挥发乙醚提取物、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72.7 mg/kg、19.53 g/kg、70.4 mg/kg、8.33%、364.0 mg/kg;此外,甘谷辣椒含有45种风味物质,具有浓郁蜜蜡和果辣香味.该研究科学分析和评价了甘谷辣椒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品品质,用科学数据证明了甘谷辣椒环境佳、口感好、营养高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EMS诱变获得新种质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甜高粱新种质,本研究以甜高粱自交系甜94为供试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诱变剂,采用种子浸泡法进行诱变,并调查了株高、生育期、茎粗等性状。结果表明,以半致死率为筛选标准,适宜诱变的EMS浓度和时间为0.20%和16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逐代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和筛选,在M5代共获得18份在生育期、株高、含糖量等性状方面与对照具有明显差异的甜高粱种质材料,其中早熟材料2份、高含糖量材料4份、矮秆材料6份、白粒材料3份、散穗材料3份;分别选取5种变异性状的材料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性状变异材料中糖、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超过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甜高粱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新种质和基础材料,同时为甜高粱EMS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高粱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新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响应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是限制黄土高原旱农区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氮肥适度深施是旱地作物提效增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甘肃省陇中地区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模拟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春小麦产量,以期为优化陇中旱农区小麦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春小麦产量、生物量和生育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8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模型有效性检验高于0.5,表明APSIM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在试验设计水平范围内,不同降水年型增加施氮量均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增加施氮深度,可显著提高丰水年和平水年春小麦产量,对干旱年没有影响;施氮量和施氮深度对丰水年和平水年春小麦产量有显著交互效应,对干旱年没有影响.根据二元二次回归拟合方程可知,丰水年获得潜在最高产量(2749 kg·hm-2)时,施氮深度为22.7 cm、施氮量为245 kg·hm-2;平水年获得潜在最高产量(2596 kg·hm-2)时,施氮深度为20.6 cm、施氮量为235 kg·hm-2.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生物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实际习惯施肥量,本研究推荐施氮深度为20~23 cm、施氮量为120~150 kg·hm-2,可进一步提升陇中春小麦水分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APSIM;春小麦;施氮量;施氮深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陇东地区小米营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甘肃省陇东地区小米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不同地理来源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矿物元素、脂肪酸组分和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小米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小米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矿物元素总量范围为5284.45~7004.24 mg/kg, 4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产地小米间差异显著(P<0.05)。小米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与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的比值(UFA/SFA)在5.88~13.82之间,优质脂肪比例较高。蛋白质、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在10.79~12.90 g/100 g、71.56%~74.24%、4.48%~5.69%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地区间差异不大。通过PCA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4%。PCA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T(庆城县太白梁乡)、ZW(镇原县武沟乡)和ZZ(镇原县中原乡)营养品质高,而ZF-1(镇原县方山乡陇谷13号)和XS(西峰区什社乡)营养价值较差; HCA将9份小米样品分为4类,第Ⅲ类小米综合品质表现最好,第Ⅱ和Ⅳ小米综合品质相对较差。结论 不同地理来源的小米样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庆城县太白梁乡小米(QT)综合营养品质水平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产量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2
摘要: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2O5-K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单根鲜重及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形态性状、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肥18-13-9(N-P2O5-K2O)按1 050 kg/hm~2基施对当归成药期根部物质积累、药材商品性状及鲜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就药材质量性状而言,施肥在促进当归根系物质积累的同时降低了药材质量性状,但各指标均高于药典标准。综合当归药材产量和质量性状指标,长效硫基肥18-13-9(N-P2O5-K2O)按1 050 kg/hm~2基施更适合当归标准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下氮磷钾配施对青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探明在不同灌水量下青稞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和最佳配比,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氮磷钾配施对青稞产量、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以春性二棱青稞品种陇青1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灌区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为主区、施肥为副区并采用"3414"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对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灌水处理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各项测定指标至少与1个其他指标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在相同氮磷钾配比下青稞平均产量全生育期灌水2次和全生育期灌水1次较全生育期不灌水分别显著增产59.5%、52.8%,灌水2次较全灌水1次增产4.4%;各灌水处理下,1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不灌水0.1%~26.2%、灌水1次0.9%~28.3%、灌水2次7.8%~22.7%,且施肥处理N2P2K3、N2P2K0和N3P2K2产量始终较高;各灌水处理下,氮、磷、钾施用量和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均能反应青稞产量与氮磷钾三要素之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下,青稞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189.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186.75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196.5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P2O5 61.69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48.77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27.38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K2O 61.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60.60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77.44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整体而言,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升高.推荐该区春青稞生育期浇水1次,即于拔节期按1 500m3/hm2灌入.在此水分条件下推荐的N、P2O5、K20施用量分别为186.75、48.77、60.60 kg/hm2,此时青稞籽粒产量可达到4 355.24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