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与修复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从土壤、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群落3个方面对近年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对近年来退化草地修复的研究进展从草地补播、划破草皮、无纺布覆盖、围栏封育、施肥及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20年西北部分地区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合理选用抗性品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对2016—2020年分离自甘肃、青海和宁夏等3省(区)25个县(区)的694株马铃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供试菌株中只检测到了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未发现A1A2和SF(自育型),其中A2交配型菌株为优势菌株,2016—2020年占所测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6.4%、96.3%、86.4%、80.9%、96.5%.5年间A2交配型菌株占比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A2交配型比例的增大给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和抗病育种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全基因组YABBY基因家族鉴定与高渗溶液胁迫下表达特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YABBY基因家族成员及其特征,基于糜子基因组和注释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分析了YABB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染色体分布、蛋白特征、基因结构、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及高渗溶液胁迫下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糜子中含有17个YABBY基因,分别位于第1、2、3、4、5、6、12、15、16号染色体上,PmYABBY蛋白长度为125~93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70~10.33,家族成员含有3~13个内含子,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所有成员都定位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7.0软件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谷子(Setaria italica)和糜子YABBY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7个糜子YABBY基因分为YAB1/YAB3、YAB2、CRC和INO 4个亚族。采用PlantCARE软件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发现,在糜子YABBY基因上游2 000 bp序列中,存在大量光应答和激素响应等种类和数目不同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该家族基因表达与光、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幼苗期不同时间点PEG-6000高渗溶液胁迫下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PmYABBY5、PmYABBY8、PmYABBY12、PmYABBY7、PmYABBY13、PmYABBY2、PmYABB9和PmYABBY7分别在地上器官(茎叶)、地下器官(根)中表达量变化较大,说明YABBY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非生物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可为糜子PmYABBY基因进一步功能解析和遗传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糜子 YABBY基因家族 理化性质 进化分析 基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区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品质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机械粒收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陇东旱塬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对陇东旱塬宽幅沟播冬小麦产量、氮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探索陇东旱塬冬小麦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新模式,以冬小麦品种陇鉴111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以宽幅沟播和平作条播为主区,优化施肥和不施氮肥为副区,研究了宽幅沟播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氮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沟播显著影响旱地冬小麦籽粒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传统平作条播平均增产10.3%~24.3%,且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180 kg/hm2)增产效果明显.与传统平作条播相比,可促进冬小麦植株氮素养分吸收,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增加6.81、4.30 kg/kg,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了9.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5%~19.6宜种植模式,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180 kg/hm2效果明显.

关键词: 宽幅沟播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水分利用效率 陇东旱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纹细蛾幼虫在陇东苹果树冠层的空间分布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掌握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层不同部位的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以长富2号10年生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时期金纹细蛾幼虫发生规律、树冠分布特征和集聚性分析,研究了陇东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发现,金纹细蛾幼虫1a发生5代.在世代重叠现象和苹果生长期药剂防控的双重影响下,第2代以后各世代之间未出现明显的高峰,在9月上旬之前幼虫数量虽有增长,但增长非常缓慢,而进入9月下旬之后越冬代数量成倍数骤增.从幼虫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看,存在东向和北向>南向和西向、下部>上部、内膛>外围的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却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在苹果树冠中的分布呈一定的聚集性分布,但聚集度比较小.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加强9月下旬以后的防控,是减少翌年虫源的关键.药剂防控中,在保证树冠全方位防控的同时,树冠下部、内膛、南向和西向为重点防控的空间部位.

关键词: 苹果 金纹细蛾 幼虫 时间动态 空间分布 集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5个施氮水平和3种施氮策略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施氮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产量。与N0处理相比,N1、N2、N3、N4处理产量显著提高33.50%、45.60%、39.20%、30.63%,并且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5 622.8kg/hm~2。适当的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形成水稻高产。N2B处理有效穗数比N2A、N2C处理显著提高16.72%、7.32%,产量提高4.88%、2.54%。水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显著低于N1处理,但显著高于N3、N4处理。并且增施水稻穗肥、粒肥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N2B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35.81%,比N2A、N2C处理提高21.02%、11.73%。【结论】施氮量为225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投入比例为15%∶30%∶40%∶15%是河西绿洲灌区既保证水稻高产,又保证氮肥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策略。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氮肥利用率 氮肥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忍冬种子灌浆特性的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忍冬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动态规律,为忍冬的繁育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方法:选用6年生忍冬植株,对发育状态基本相同忍冬花蕾进行标记,自开花第7d后每隔2d进行一次采样,对其种子生长动态进行测定.结果:在开花后37 d左右千粒鲜重达到最大值为3.1424 g/千粒,之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忍冬籽粒千粒干重最大值为2.2615 g/千粒,干重最大值为千粒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方程,快速灌浆期为开花后第16~22 d,灌浆速率整体呈现"慢-快-慢"的趋势.脱水速率和含水量受天气影响较大,当脱水速率和含水量降低并趋于稳定时标志种子完成灌浆.结论:千粒干重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干重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忍冬种子灌浆进程受天气影响程度不大,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37~43 d,种子含水量为20.59%,浆果皮为深褐色时采收最佳.

关键词: 忍冬 灌浆特性 最佳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羽菊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顶羽菊为菊科顶羽菊属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等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顶羽菊,对顶羽菊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综述了顶羽菊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顶羽菊生物活性以细胞毒性、化感活性、神经毒性、抗癌活性、农药活性、抗氧化活性为主,化学成分以倍半萜内酯、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甾醇为主.并讨论了顶羽菊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顶羽菊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口当归药材中挥发油检测方法的优化及比较研究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2

摘要:优化当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当归中挥发油的得率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浸泡时间(A)、提取水量(B)、提取时间(C)3个因素对当归中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当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4 h,提取水量倍数为10倍,提取时间为6 h时为最佳工艺,当归中挥发油的得率为0.50%.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可用于中药材挥发油的测定,填补中药没有指定测定挥发油含量方法的空白.

关键词: 当归 挥发油 正交试验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