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StAS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克隆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将拟南芥AtASR基因核苷酸序列作为查询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得到马铃薯StASR基因(GenBank登录号:XM_006359742)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基因长度为654 bp,编码10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ABA/WDS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区域分析后发现,马铃薯StASR基因含有水分响应元件MYCATERD1、冷胁迫响应元件DRECRTCOREAT和盐胁迫响应元件GT1GMSCAM4等多种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元件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对其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分析发现与低温、水分胁迫等基因互作.用PCR技术成功的克隆到马铃薯StASR基因,其结果可以为深入研究马铃薯StASR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
关键词: ASR基因;干旱胁迫;马铃薯;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择日龄[(60±10)日龄]相近、体重[(21.13±2.07)kg]接近的健康湖羊断奶公羔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Ⅱ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使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7.26%和13.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枯草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试验羊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和亮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背最长肌肉的红度值极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肉的pH、剪切力、黄度值、熟肉率以及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具有改善羊肉品质的作用,饲粮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0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20号是以LK99为母本,以冀张薯8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早中熟,生育期89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成株繁茂,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大中薯(>75 g)率80%以上;块茎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白皮白肉,单薯质量160 g左右,干物质含量17.28%,粗淀粉含量11.64%,粗蛋白含量2.17%,VC含量139.0 mg·kg-1,还原糖含量0.29%;每667 m2产量2600 kg左右,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LK99,适宜甘肃省陇南、天水、兰州、白银、平凉地区川水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掌握贮藏期间萌发能力与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菘蓝种子的科学贮藏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前种子为对照(CK),设4种贮藏条件:C为自然常温干藏(20~25℃)、CG为自然常温硅胶混合贮藏(20~25℃)、D为低温贮藏(0~4℃)、DG为低温硅胶混合贮藏(0~4℃),分别在贮藏的第0、90、180和270 d时取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中渗透调节能力、酶促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并进行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下降,至贮藏结束,C、CG、D和DG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较CK分别显著下降26.50%、14.53%、31.63%和27.35%(P<0.05,下同),发芽势分别下降14.28%、3.06%、22.44%和23.47%,发芽指数分别显著下降32.31%、23.28%、38.90%和45.33%,且CG条件下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贮藏条件.此时,酶促抗氧化系统逐渐失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而MDA含量在初期下降较明显、后期下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一直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的抗氧化酶系统和贮藏物质呈正相关,但与MD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整个贮藏期,种子的萌发指标与SOD和CAT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更高.[结论]菘蓝种子适宜贮藏的条件为20~25℃下与硅胶1:1混合,SOD和CAT活性可反映出菘蓝种子的活力状况,适用于菘蓝种子活力水平的判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选育报告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改良大豆种质,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适、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中品661为母本、吉育88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2019-202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771.25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00%.2021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67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9.94%.该品种丰产性好,抗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81.8 g/kg,粗脂肪含量208.2 g/kg.适宜甘肃省陇东、天水、沿黄和河西灌区春播,陇南地区夏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现状及热点与趋势分析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更好地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发文量、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高发文期刊与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前沿及其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2年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力量独立零散,研究热点主要为绩效评价、异化与治理、政府扶持与规制、联合社发展等4个方面,研究前沿紧跟政策热点与三农现实发展诉求,未来应构建三级协同合作研究体系,深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合作社及联合社治理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拓展合作社非经济功能研究.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Citespace 研究前沿 发展趋势 可视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新品系 性状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景泰黄冠梨果面褐变原因分析及防控建议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 2022
摘要:2021年,甘肃省景泰县黄冠梨贮藏不到3个月即发生不同程度的果皮褐变现象,对果实商品性和销售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冠梨果皮褐变发生的原因,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样品检测等方式,对景泰县5个冷库内的果实温度、环境气体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相关品质进行了测定,结合前期已有研究结果,对景泰县黄冠梨果皮褐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建议。1 黄冠梨果皮褐变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黄冠梨果皮褐变症状如图1所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归种植模式研究综述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2
摘要:当归为伞形科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湖北等地,其栽培模式主要有育苗移栽和种子直播两种。通过对比分析种植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缘由、种植环节与成本、药材性状与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当归最早采用作畦种子直播,明清时期由于春季干旱,直播保苗困难,形成了“育苗-假植-移栽”的种植模式。传统育苗移栽模式需进行垦荒育苗,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种苗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还易造成生态破坏。种苗繁育必须选用三年种,种子生产周期需3年;同时要通过起苗、假植、移栽等多个环节,种苗易受机械损伤,引起麻口病发生;早期抽薹问题无法避免,药材外观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现代育苗措施虽能一定程度解决早期抽薹和生态环境问题,但存在成本高、移栽缓苗慢、储藏易烂苗等问题。当归直播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归二年种,缩短了种子生产周期,简化了种植环节,有效规避了早抽薹,阻断了麻口病传播途径,保持了当归原有形态,药材性状与质量均符合药典标准要求。当归直播种植模式成本明显降低,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推广前景,同时也为当归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存在前期保苗投入高、药材个头小等问题。通过探讨两种模式的技术优势与劣势,为创新当归种植模式及克服技术瓶颈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