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激光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激光生物学 》 1992
摘要:本文论述了激光的作用原理包括光效应,热效应,压力效应和激光的应用包括小剂量激光对农作物的刺激作用,大剂量激光的诱变作用,其它诱变剂复合使用的诱变作用,并评述了激光在水稻,小麦,油菜、大麦、大豆及果树,蔬菜,桑等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激光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金丝小枣低产园改造技术
《河北果树 》 1992
摘要:金丝小枣是献县的特产,全县面积达7.8万亩,其中低产园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仅84.9公斤,长期以来,单产低是小枣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于1987—1991年在献县的四个乡镇,50个村,结果枣树35338亩为低产园改造试验区,以其中的三个村,即李尚庄、刘尚庄、刘庄,面积为1334亩,有枣树29348株为基点村,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增产显著。试区基本情况试区属黄淮海平原北部的低平原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寒春旱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0—13.3℃,0℃以上平均积温4400—5000℃,无霜期177—204天,总辐射量123—131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500—600毫米,60%集中在7—8月份。试验区土壤为盐渍化潮土和潮土,有机质含量0.4—0.8%,全氮0.05—0.09%,全


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区饲料作物引种栽培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作物结构以粮为主的特点出发,拟定了该区应以提高粗蛋白质产量为目标,以兼用型饲料作物和蛋白质型饲料作物为引种栽培途径;並根据粒秆兼用型玉米的“两高”筛选标准,筛选出了四个达标的玉米杂交种和新组合,证实了在玉米品种中存在着可开发的秸秆粗蛋白质潜在资源;同时评价了苜蓿的初、次级生产效益。


苹果主要新品种的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中国果树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们于1988年至1990年的每年春季腐烂病发病盛期,对昌黎果树所南一区7—9年生16个新品种的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6个新品种的发病情况大致可分为3类。第1类为发病较重品种,其中以初秋和王林发病最重,发病株率分别为13.3


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研究初探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枣树丰产措施之一是枣树开花后于主干进行环剥。但在环剥后,常有昆虫在愈伤组织内潜蛀为害,影响枣树营养液的输导和伤口愈合,当年减产15~20%,如不及时防治,数年后可造成树体死亡。经过1990~1991年的观察研究,现已明确,这是中国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Europhera batanyensis Caradja)为害所致。该虫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 该种昆虫于1939年由Caradja定名,但其寄主一直不明。我们对该虫的研究,填补了为


日本长野县的苹果栽培管理
《世界农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基本概况 长野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总面积135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800公顷,其中苹果为11500公顷。有62.2万户人家,其中农户为18.3万户,占全国第一位。1988年农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日元,苹果总产量达233360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2.5%,居第二位。


蝽蟓沟卵蜂的初步观察简报
《昆虫天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经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蝽蟓沟卵蜂 Trissolcus flavipes 是蝽象卵的主要寄生蜂。在河北省的6—8月,蝽蟓沟卵蜂的每代历期8~13天,每头成虫平均产卵24.28粒;从6月初到8月上旬,田间自然寄生率平均为59.61%,最高为87.05%,最低为22.16%;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


草莓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栽培草莓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传统的育苗方式已使病毒病普遍发生,一般减产20-30%,严重病田减产50%以上,河北省草莓老品种的病毒率已高达92.9%,并在不断蔓延扩大。应用脱毒苗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使脱毒率大大提高,Posnette A.F等(1958)用热处理方法获得了脱除草莓斑驳病毒(SMo V),草莓皱缩病毒(SCrV)的无毒苗。Converse R.H.等(1984)用热处理结合茎尖组培脱毒方法对脱除草莓和性黄边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