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GUS基因和NPTII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转基因棉花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棉花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含有35S启动子驱动NPTII基因和GUS基因以及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目的基因FB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到常规棉花R15中。重点分析了GUS基因和NPTII基因在愈伤诱导阶段、T0代及T1代转基因棉花中的表达情况。综合两个基因的表达来进行转基因棉花的阳性鉴定,可以为转基因棉花后代的纯合选育提供双重保障。7个转基因株系选育到T3代共获得株行51个,卡那霉素检测多数株行阳性率在90%以上,其中21个株行阳性率达100%。

关键词: GUS基因 NPTII基因 相关性 转基因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晋豆3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7

摘要:晋豆36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与临汾市尧都区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简要介绍晋豆36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晋豆36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为了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36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3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l出现频率较高(72.22%);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有7+8、7+9、6+8、13+19、7、13+16、17+18和20共8种类型,其中7+9出现的频率较高为41.67%;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有2+12、5+10、3+12、4+12、5+12和2+10共6种类型,其中2+12出现的频率最高(38.89%)。共检测到21种HMW-GS组合变异类型,其中Null,7+9,2+12出现频率较高(19.44%)。品质评分发现得分较高的有1、7+8、5+10、1、7+9、5+10、2*、13+19、3+12、2*、20、3+12、1、7+8、4+12和Null、13+16、4+12共6种组合,它们出现的频率为22.22%。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前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种子科技 200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小麦生产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单纯的产量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型转变。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优质小麦产业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长玉19的选育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玉19玉米单交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2001年以自交系99-751为母本,自交系Bm19-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晚熟品种。在2002~2005年各级产量试验及抗病性、适应性鉴定中表现出优质、大穗、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在适宜密度45 000株/hm2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11.9%。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6 d,需≥10℃有效积温2 680℃.d。

关键词: 玉米 单交种 长玉19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秋”桃罐头家庭加工技术

山西果树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棉区棉花渗水地膜覆盖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本文研究了渗水地膜、普通地膜、露地3种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能节水保墒,调节土壤三相组成,增大光合势,降低落铃率,促进干物质积累,有极大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渗水地膜 普通地膜 露地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苗龄工厂化青椒苗与常规苗比较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不同苗龄工厂化青椒苗与常规苗的比较试验表明,工厂化青椒苗比常规青椒苗具有开花早、植株壮、产量高的显著优势,适宜的苗龄范围在45~55 d之间。

关键词: 青椒 苗龄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添加剂“羊壮宝”饲喂羔羊增重效果的研究

畜牧兽医杂志 2007

摘要:在羊的日粮配合精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羊壮宝",饲喂7月龄的萨福克羔羊,研究其对羔羊增重性能的影响。经过4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羊壮宝"的试验组与未加添加剂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组羔羊的日增重提高了92%,试验组每只羊比对照组羊只每天多收入1.57元。

关键词: 羊壮宝 羔羊 日增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费氏中华根瘤菌数量分布及特性探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zobium fredii)的区域分布与抗逆特性比较明显,在山西省石灰性土壤环境条件下,其数量分布达5100~5100000个/g(土),约占土著大豆根瘤菌的99.4%。该菌群与当地晋豆品种的自然结瘤率达80%以上,是山西省高感土著大豆根瘤菌的主要类群和资源优势,而与美国大豆“Osumi”等品种不亲和,几乎不结瘤。供试高效费氏中华根瘤菌株与当地“晋豆19”与“晋豆20”等主栽品种具有较好的结瘤固N效果。费氏中华根瘤菌的产酸性能有利于在山西省碱性土壤中生存,其活化根际养分效应与结瘤固N效果可能同等重要。

关键词: 山西 费氏中华根瘤菌 数量分布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