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五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7 CSCD
摘要:五台山是我国的著名佛教圣地,有着特殊的地理地貌和环境,为大型真菌的发生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在五年时间里对本地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十余次实地考察,共采集标本90种,拍摄照片110张,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态分布和习性,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桑椹对老年大鼠的抗老化与降脂作用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07
摘要:研究了白桑椹对老年大鼠的抗老化与降脂作用。将老年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10%白桑椹果汁组和10%白桑椹果组。各组饲养8周后,将大鼠的血清和血液用于各项指标的测定。同时,设置正常(非老年)组作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老年大鼠的红细胞各项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抗动脉硬化指数降低。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白桑椹果汁和白桑椹果组大鼠的红细胞抗氧化酶SOD、GSH-Px、膜结合酶(Na+-K+-ATP)酶活性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被提高;膜脂流动性得到改善;桑椹组的血清和红细胞膜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血液总胆固醇含量降低;抗动脉硬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表明白桑椹果与其果汁具有一定的抗老化、降脂和抗动脉硬化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肥料与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配合下氮的利用
《广西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对氮的淋出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的配合施用对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活化作用,15d使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氮释放量比未施用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增加17.6%,该释放量虽然仅相当于同期等量尿素氮溶出量的一半,但其溶出速率变化较平稳,即能给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提供平稳的养分。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合施用微生物菌肥与缓释型复合肥,小麦的干物质重、叶面积和籽粒总产量均最高;在小麦拔节期,该处理使土壤中释放的铵态氮(NH)和硝态氮(NO)量明显多于其他处理,并提高小麦吸收利用的氮量。这些结果说明,微生物菌肥对缓释型复合肥有活化作用,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单施菌肥的处理补给土壤的养分微乎其微,而小麦吸氮量(NU)却高于单施缓释型复合肥和单施化肥的两处理,说明菌肥也可能活化土壤中的氮并促进小麦营养生长和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发展大麻产业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论述了大麻纺织品的市场优势和大麻产业的优势,通过分析制约我国大麻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大麻产业的有效解决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晋葵8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晋葵8号(原名汾葵杂1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F51-01-2A"作母本、"99-26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4年山西省油葵区域试验中,2 a 2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08.50 kg/hm2,比对照品种G101增产5.2%。春播生育期105 d,夏播麦茬复种生育期85~90 d,株高150~170cm,花盘直径20~24 cm,种皮黑色,百粒重5.8 g。籽实含粗脂肪45.51%,纯仁率85.00%。适宜在各地冬小麦区麦茬复种,丘陵山区及胡麻产区春播。水地、旱地、轻盐碱地均能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RAPD技术分析检测枣疯病植原体基因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枣疯病是中国枣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从表现症状的和未表现症状的3个枣品种(酸枣、辣椒枣和郎枣)的叶脉中提取核酸DNA。用13个引物(12个10 bp碱基和1个11 bp碱基)进行RAPD分析。只有引物AM-14从所收集的表现症状枣品种中扩增出400 bp的特异条带,而其他12个引物未有基因多样性;引物AL-07可以区分郎枣和其他2个品种,所有的样品重复2次,结果一致,与使用植原体特异性引物的常规PCR相比,对于检测不同枣品种枣疯病的枣植原体,RAPD技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陶赛特羊改良山西本地绵羊产肉性能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7
摘要:用陶赛特公羊改良山西本地绵羊,杂种羊与本地羊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陶×本一代8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较同龄本地绵羊高13.68kg,胴体重高7.04kg,净肉重高6.15kg,差异均极显著(P<0.01)。陶×本一代胴体重达到国外上等羔羊肉胴体重标准,羊肉干物质、蛋白质和熟肉率分别比本地绵羊高5.81、1.53和1.65百分点。每只杂种羊仅产肉一项比本地羊多收入100元,经济效益明显。说明利用陶赛特公羊改良山西本地绵羊,对提高产肉性能、改善羊肉品质和增加养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