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六个玉米外引群体的配合力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外引玉米材料在我国更有效的改良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选择了6个不同血缘的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6个美国引进的玉米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群体GT-MAS:gk、RFC-Rm2m10、GT-R14和2C2451#(P)(C3)为瑞德的近缘群体,GT-FAWCC(C5)和GT-DDSB(C5)为兰卡斯特的近缘群体;适合在春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RFC-Rm2m10、GT-R14、GT-MAS:gk和GT-FAWCC(C5),适合在夏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GT-MAS:gk、GT-FAWCC(C5)和GT-DDSB(C5)。

关键词: 玉米 外引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麻花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2007

摘要:麻花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在麻花鸡各养殖场广泛流行。不分品种和日龄,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次性死亡率不高,但持续性的不间断死亡,产蛋下降,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培肥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采用通气法进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施肥时期和方法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同秋季耕翻深施肥结合,可以大幅度减少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试验测定期间,春施肥各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较大且处理间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秸秆直接还田春施肥处理(S3)氨挥发量最高,达30.36kg/hm2,较不施肥处理多挥发26.91kg/hm2,田间氨挥发损失占到施N肥总量的17.94%;秋施肥各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介于5.57~6.92kg/hm2间,田间氨挥发损失仅占施N肥总量的0.28%~1.18%,各处理间差异甚微,氨挥发损失总量极低。春施肥同秋施肥处理间比较,田间土壤氨挥发总量也存在明显差异,以秸秆覆盖间(S2、A2)差异最小,为2.65kg/hm2,以秸秆直接还田间(S3、A3)差异最大,为25.58kg/hm2,氨挥发损失增加了1.77%~17.06%。

关键词: 氨挥发 春玉米 施肥培肥措施 通气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百·腐烟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

摘要:20%百·腐烟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百·腐烟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好,用量200~250g/667m2为宜,在发病初期连续熏烟3~4次,间隔7d左右,操作简单方便对人和作物安全。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20%百·腐烟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小麦研究 2007

摘要:以12个小麦基因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液培与大田试验,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下,对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氮-高效基因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干重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变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03%和18.21%);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植株干重(低氮胁迫/正常供氮)基因型变异较大(CV为22.76%);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植株干重与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吸N量和相对N利用效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液培试验中相对植株干重和大田试验中相对籽粒产量(不施氮/施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n=2)。因此,以小麦苗期相对植株干重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大田验证,是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耐低氮 筛选指标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地区小峰熊蜂的分布及其生态特性

中国蜂业 2007

摘要: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 Pérez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是我国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分布密度较大。在自然界,该种熊蜂一年一代,可利用的植物范围非常广泛。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该种熊蜂易于人工饲养,可实现周年繁育,为设施果菜传粉性能优良,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小峰熊蜂 分布 生态特性 华北地区

小麦品种无性系变异改良技术研究

小麦研究 2007

摘要:针对晋阳345和晋麦73两个定型品种存在抗寒性较差的缺点,对其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4种处理:1、愈伤组织在MD培养基上继代2~3次;2、愈伤组织在紫外灯下约10cm照射2h;3、愈伤组织在低温2℃和常温25℃下交替培养30d;4、愈伤组织在紫外灯下照射2h后,再在低温2℃和常温25℃下交替培养30d。结果表明,4个处理后代R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率差异显著,且紫外灯照射幼胚愈伤组织的变异率比低温2℃和常温25℃交替处理幼胚愈伤组织高,其后代各种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率较高。但后者有利于改良抗寒性较差的定型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化学防治在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安全使用农药,以及当前农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扼要的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 农药 化防 对策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临丰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山西省旱地组区域试验和河北省节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862.5~5 46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58%~13.04%;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其抗旱指数平均为1.13;品质优良,粗蛋白15.26%,湿面筋32.7%,沉降值52.2ml,形成时间5.5 min,稳定时间7.2 min,面条评分86.5,馒头评分82.5;抗病性好,经鉴定中抗白粉病,低抗根腐病,免疫吸浆虫;后期叶片功能期长,抗干热风,籽饱满,落黄好。该品种株高75~80 cm,长方形穗,长芒,穗粒数35~40粒,白粒,角质,千粒重40~45 g。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麦区、河北省黑龙港、陕西省渭南和渭北旱垣区的旱地种植。

关键词: 临丰3号 优质抗旱 遗传特性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选育及体会

甘肃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3-5029为母本、中间材料85矮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在2003-2005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一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达6 316.65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4.5%。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其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61%、湿面筋30.50%,沉降值18.50 m l,稳定时间1.0 m 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及下湿旱地种植。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长麦5079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