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新型饲草高梁杂交种晋草3号选育报告

杂粮作物 2007

摘要:晋草3号是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4A为母本,以IS722选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牛、羊、鱼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关键词: 饲草高粱 杂交种 晋草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鳞翅目昆虫考察报告Ⅰ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2004年9月16-23日科学考察队在山西省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采集的部分鳞翅目昆虫55属69种。其中13属是山西省的新记录属,34种是山西省的新记录种。

关键词: 鳞翅目 区系 科学考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小麦研究 2007

摘要:采用裂裂区设计,以强筋小麦临优145、临汾138、临优2069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临汾1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产量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播期和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控效应。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万/hm2和313.77万/hm2;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最佳播期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375.00万/hm2.3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分别达到了7573.43kg/hm2、8202.52kg/hm2和8390.34kg/hm2。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作用力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的灌浆进程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小麦的最高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基因型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灌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个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山西省主要玉米(Zea mays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自交系中检测出9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3.9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00。UPGMA聚类分析将60个自交系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PN,BSSS,Lancaster,Suwan等6个类群,化群结果与其系谱关系和育种家经验基本一致。

关键词: SSR标记 玉米 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40号

农村百事通 2007

摘要:“晋谷4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谷子品种,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前高温和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 ̄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关键词: 冬前高温 播期 密度 个体群体生长动态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2和B67菌株筛选及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省太原和运城两地分离筛选的具较强解磷能力的菌株B2和B67,平板培养其溶磷圈D/d值分别为5.1和3.8,液体培养过程中产生苹果酸、丙二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pH值分别较CK下降2.3和1.1,接种到山西省4个不同地区的土壤中,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20 d,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45 d地上部株高、鲜重和干重,B2+NP和B2+B67+NP较CK增加15.2%~89.2%;青菜鲜重、干重和生物量,B2和B67较CK增加15.8%~41.6%,其鲜重、干重、根长、根重以及生物量均较CK差异显著。小麦株高、有效小穗数、穗粒数、粒重以及生物量也较CK差异显著。

关键词: B2 B67 筛选 施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莜麦生产定位思考与栽培技术规范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忻州市是山西莜麦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区莜麦面积逐渐下降到2007年的1.7万hm2,并仍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通过对莜麦生育习性、营养利用价值、传统的旱作制度和生产与生态条件分析、比较,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对莜麦的生产区域、种植结构、种植比例、产业发展前景,秸草利用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不应以播种面积来衡量政绩,更不应以比较效益低而放弃管理或技术指导。用生态与效益相结合的观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技术和良种运用,尽可能地提高单水平,才是对农民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

关键词: 莜麦 生产定位 栽培技术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薄香核桃枝条电导率的测定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核桃新品种金薄香系列1~10号和山西绵核桃的1年生枝条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明显上升,金薄香1~10号的电解质渗出率均高于山西绵核桃的电解质渗出率,说明金薄香1~10号的抗寒性弱于山西绵核桃。其中,金薄香1,2,3,5,7,8,9,10号与山西绵核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金薄香4,6号与山西绵核桃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金薄香系列中4号和6号的抗寒性相对较强,优于其他8个品种。推测11个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山西绵核桃>金薄香6号>金薄香4号>金薄香3号>金薄香8号>金薄香7号>金薄香1号>金薄香2号>金薄香5号>金薄香9号>金薄香10号。但上述品种的抗寒性尚有待于田间验证。

关键词: 核桃 电导率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农药的长时间使用造成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同时还杀伤大量天敌和有益生物,所以合理应用物理措施防治害虫将会是种更为生态的防治措施。本文介绍了一些物理防治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关键词: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害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