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半干旱区玉米行距调整增密对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以玉米不同行距配置为基础,研究乳熟期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情况,分析不同行距配置对冠层结构及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群体消光系数达到显著相关,且为负相关。在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宽窄行行距70-30 cm和宽窄行行距80-30 cm配置下玉米群体对光能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且有效提高玉米群体产量,增产分别达到8.06%和22.82%。

关键词: 玉米 半干旱区 行距 增密 冠层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CIMMYT小麦种质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耐盐小麦新种质,以耐盐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苗期以相对盐害指数、芽期以根系盐害易感指数和相对苗长为鉴定和评价指标,对选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417份小麦材料进行耐盐性筛选与鉴定。结果显示,有39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总根长SSI值可作为根系耐盐指标用于耐盐性综合评价;结合总根长SSI值、盐害指数和相对苗长的隶属函数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cm58、cm163、cm439和cm440四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青麦6号,是研究小麦耐盐性和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的优异材料。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芽期 耐盐鉴定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耐盐碱QTL定位的表型鉴定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碱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之一,通过作物耐盐碱性QTL研究对辅助选择抗逆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精准表型鉴定是抗逆QTL定位能否成功的关键。本综述从鉴定试材、鉴定介质、胁迫浓度、胁迫时期、处理方法、鉴定指标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地总结了迄今为止作物耐盐碱QTL定位表型鉴定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未来作物耐盐碱表型鉴定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作物 盐碱胁迫 QTL定位 表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玉米穗分化期低温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应用气象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低温冷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的影响,确定障碍型冷害对春玉米生育的影响程度,2015年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13℃,15℃,17℃)研究穗分化期(前期、中期、后期)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在穗分化期受不同低温影响后,观测到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趋势相似;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春玉米穗长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穗粒重显著降低,且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重;穗粗和百粒重变化不显著;穗分化前期低温对春玉米穗粒数影响最重,中期次之,后期较小;低温处理后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穗分化期春玉米遭受障碍型低温冷害造成穗粒数减少是减产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障碍型低温冷害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玉米 低温 穗分化 产量构成因素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外源养分的输入对土壤系统内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C)和养分循环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26年的农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态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根据内稳性模型y=c x~(1/H)计算其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H。结果表明:与长期撂荒处理(CK_0)相比,种植作物条件下26年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MNPK和1.5MNPK)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相对于撂荒处理,即使长期配施化肥磷处理(NP、PK、NPK),其土壤有机磷降低显著。对于C∶N比而言,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处理(秸秆或有机肥)的土壤C∶N比、有机质C∶N及微生物生物量C∶N比均显著低于化肥处理(N、NP、PK和NPK)。对于C∶P比而言,相对于撂荒处理,26年施用磷肥(化肥磷或有机磷)显著降低了土壤C∶P比和微生物生物量C∶P比,而CK和偏施化肥处理(N、NP和PK)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C∶P比。对于土壤N∶P比而言,撂荒处理土壤N∶P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撂荒处理土壤有机质N∶P比显著高于CK和化肥处理,表明不施肥或化肥条件下作物种植加剧了土壤有机质中氮素的消耗。微生物生物量C∶N、C∶P、N∶P比的内稳性指数H分别为0.24、0.75、0.64,不具有内稳性特征。微生物生物量C∶N、C∶P、N∶P比分别与土壤C∶N、C∶P、N∶P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机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碳、氮、磷元素的改变会直接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改变,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对土壤有机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碳氮磷计量比可能更多是受到作物和施肥等养分管理措施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长期施肥 黑土 土壤有机质 微生物生物量 内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不同施氮水稻光谱与植被指数分析

中国光学 2018 EI CSCD

摘要: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低且易受大气、云层、雨雪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共轴十二旋翼无人机搭载光谱仪构成农情遥感系统。首先,给出自主设计的无人机结构和飞行控制系统,围绕飞行平台、控制系统、遥感载荷构建了多环节数据备份的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系统;然后,试验测试4种施氮水平水稻的光谱指数变化规律;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得:在可见光区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氮素水平增加而减小,在近红外区,光谱反射率一开始随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大,但氮素水平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氮素导致反射率降低。在4种氮素水平下,水稻植被指数RVI和NDVI由分蘖期到拔节期先增大,然后至抽穗期又逐渐减小,且抽穗期RVI和NDVI值小于其分蘖期RVI和NDVI值。试验表明以多旋翼无人机为平台搭载光谱仪器构成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用于反演作物植被指数方面是可行的。本文设计的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有效、实时获取遥感信息,其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农田实时信息能够为作物长势的分析、健康状况的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数据采集 水稻植被指数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的瘤胃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与瘤胃之间互生互利,对于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牛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对影响牛瘤胃中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牛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瘤胃 微生物菌群 多样性变化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穗醋栗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鲜食资源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家果树种质(公主岭)寒地果树资源圃保存的88份穗醋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21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极值,分析资源表型多样性,并以百果重、可溶性固形物、风味为指标,结合口尝鼻嗅评价,筛选适宜鲜食资源。结果表明,88份资源非数值型性状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3~0.74和0.46~2.10,数值型性状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87和0.46~3.16,21个性状中,花序着生状态、果皮厚度、果肉颜色、果实风味、果实质地、百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花序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穗醋栗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出5份鲜食资源:11C-18(实生后代)、Pigmei、11C-22(实生后代)、大粒甜(Bona)、布劳德(Brodrop)。

关键词: 穗醋栗 表型性状 多样性 鲜食 资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成熟期QTL定位与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成熟期对粮食周年丰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为了给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Bubo)和T.spelta L.衍生系(Turtur)为亲本创制的包含186个家系的RIL群体(F6)为材料,构建了包含5 301个标记(4 120个DArT标记、621个SNP标记和560个传统DArT标记),总长为2 464cM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3年4点环境下的成熟期性状进行QTL检测,在LOD>2.5水平下,共定位到15个QTL,分布于小麦的1A、2B、2D、3A、4A、4B、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4.42%~12.67%的表型变异.其中在1A染色体上控制小麦成熟期的QTL贡献率最大;4B染色体的1215714-1068877F0-44CG区间内3年3点均检测到的QTL与1215714标记遗传距离为0.01cM,近乎共分离,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精准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麦 成熟期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加工品质相关贮藏蛋白、基因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小麦以及相关近缘种属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各类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小麦品质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蛋白和新基因的发现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简要概述了传统贮藏蛋白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目前新发现的与小麦加工品质相关的贮藏蛋白和基因的研究进展,从遗传改良的角度上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小麦品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促进品质研究更好的应用于小麦育种的实践。

关键词: 小麦 加工品质 蛋白 基因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