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测定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毒性。结果表明:用浸玻片法测试各浓度处理中胡瓜钝绥螨的死亡率与清水对照相当,最高校正死亡率仅为0.72%;在模拟田间用药的直接喷雾法试验中各处理胡瓜钝绥螨的死亡率均为0,即对胡瓜钝绥螨无影响;胡瓜钝绥螨取食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药液处理过的山楂叶螨时,各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均为0,即胡瓜钝绥螨没有出现二次中毒现象;因此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安全。在生防园释放捕食螨必要时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5.71~83.33 mg/L(7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叶蝉等害虫,既有很好的防效又能保护天敌胡瓜钝绥螨。


余甘子各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分析比较了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不同品种、不同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粉甘各器官都表现出一定的SOD活性,其中,鲜果肉的SOD(200.00U/g,FW以上)活性最高,种子最低(20.00U/g,FW以下),同一粉甘品种部分植株间茎与芽SOD活性存在着差异,野生资源与粉甘之间鲜果肉或茎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


辐照糖类食品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06
摘要:采用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检测了辐照食品中3种主要糖分的化学发光过程,拟建立一种实用的辐照食品鉴别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与未经辐照处理的糖,在干燥状态下的超微弱发光特性变化不大,但在测量时自动加入检测液的瞬间,超微弱发光大幅度增加,且光子数与辐照剂量(低于0.7kGy)密切相关,从而提示可将此技术开发为鉴定辐照食品的分析方法。


福建省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的地区差异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浸叶法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黄曲条跳甲的药剂敏感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敌敌畏的药剂敏感性普遍处于敏感性下降到低抗水平,少数菜区达到中等抗性水平;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对氯氰菊酯的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达到中抗或高抗水平.总体上,闽东南沿海地区的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水平普遍低于闽西北地区.


日本多花紫藤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以日本多花紫藤种子无菌播种小苗茎及落地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时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组织的诱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mg/L+NAA0.1mg/L+3.5%蔗糖;继代增殖以光强1500 ̄2000Lx,温度(25±1)℃,pH5.8 ̄6.0,培养基以MS+BA2mg/L+IBA0.5mg/L+3%蔗糖增殖率最高,25 ̄30d即可转接继代,每代增殖倍数为2.8 ̄3.6倍;生根培养以1/2MS+ABT0.5mg/L+IBA0.5mg/L+2.5%蔗糖在光强1500 ̄2000Lx,温度(25±1)℃条件下,生根率达95%以上。同时,对组培苗假植基质也进行了研究筛选,以河砂+草炭+谷壳灰=2:1:1处理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达86.5%。


干旱胁迫对多年生落花生生长及溶质累积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旱胁迫程度与胁迫时间对多年生落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生长及溶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的土壤干旱处理(60%~65%的田间持水量)有利于多年生落花生的生长,而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土壤干旱(≤45%的田间持水量)影响它生长及其作为草坪草的观赏价值;其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及以上程度土壤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多年生落花生体内有明显的累积趋势。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温室中烟粉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测定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干扰作用基础上,通过分别组建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作用下的烟粉虱第5、6代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析法,比较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对茄子上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毒素对烟粉虱室内种群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的忌避作用和对若虫的毒杀作用;温室大棚中施用400mgL的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064和0.023,连续施用毒素后,第6代种群趋势指数Ⅰ为0.68,烟粉虱种群基本得到控制;温室大棚中施用重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4和1.01,化防区第5代的Ⅰ为12.95,第6代的Ⅰ为30.23,分别为对照区的0.44倍和1.01倍,连续使用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烟粉虱再猖獗。重要因子分析揭示毒素比化学杀虫剂更利于温室烟粉虱种群控制。
关键词: 烟粉虱 蜡蚧轮枝菌毒素 控制效果 种群趋势指数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