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省份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鉴定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种质资源,收集15个省份共251份地方品种进行抗黑条矮缩病田间诱发鉴定。结果表明,251个品种中发病率在10%~40%的品种占66.5%,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2个,低于5%的仅11个,未出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167个籼稻品种中,26个品种发病率低于10%,而粳稻品种中仅有6个。安徽、江苏、江西和浙江4省筛选出的抗性品种较多,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有20个,低于5%的品种有11个。广东、广西、湖南、台湾、云南和福建6省区鉴定品种中,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仅有12个,未发病率低于5%的品种。另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四川5省区未出现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这些地区在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育种中应注重其它地区抗性材料的引进。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抗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鲜食大豆-西兰花-荷兰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农村百事通 》 2014
摘要:荷兰豆又称食荚豌豆,在我国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荷兰豆的主要食用部位为嫩荚,质脆,味甜,富含蛋白质.产品经速冻加工后远销至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为了适应荷兰豆产业发展的需求,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等单位相继投入科研力量对荷兰豆的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批结构合理、效益突出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鲜食大豆-西兰花-荷兰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荷兰豆产量为每公顷8250公斤、鲜食大豆产量为每公顷11.7吨、西兰花产量为每公顷18吨,三熟累计产值达每公顷12.5万元左右,纯效益达每公顷9万元以上.
关键词: 荷兰豆 鲜食大豆 西兰花 江苏沿江地区 高效种植模式 公顷 黄河流域 高效栽培模式 食荚豌豆 种植地


江苏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稳农惠农的前提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实现在发展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通过对江苏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储备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补偿体系;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发挥既定的补偿效果;融资渠道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等。提出了符合江苏现状的严格农业生态补偿顶层框架设计、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立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途径、构建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农业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为江苏率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塑料大棚秋季哈密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 》 2014
摘要:为了在江苏淮安地区推广哈密瓜种植,摸索出一套秋季哈密瓜优质立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选择抗病性好、早熟、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在7月上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10月中旬始收,每667 m2种植1 200~1 300株,每株结瓜2.5~3.0 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