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生理与遗传分析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获得了10个籼稻和8个粳稻类病斑(lesion resembling disease,lrd27-44)突变体。从突变体性状受环境影响敏感程度可以分为环境钝感型和环境敏感型。从发育进程可以分为全生育期类病斑型,营养生长阶段起始类病斑型和生殖生长阶段起始类病斑型。病斑的光诱导表明病斑由受光信号激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引起,而不受损伤诱导。对其中4个突变体lrd32,lrd39,lrd40和lrd42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类病斑性状由1或2对隐性基因控制。两个突变体lrd37和lrd40表现出对白叶枯病菌的广谱抗病性,有关基因定位克隆正在进行中。
南方长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雌、雄花龄授粉期对南方长茄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栽培模式为单只标准大棚种5畦,单行种植,株距45cm,三杆整枝,单株留果10个;花期授粉单果结籽数和种子重高于蕾期授粉,千粒重低于蕾期授粉,单果结籽数、单果种子重及千粒重均以开花当天的父本花粉授粉最高。


氮肥对稻株含水量和伤流液的影响及其与对褐飞虱为害耐性的关系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含氮量稻株的含水量和叶鞘伤流液以及被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在温室监测和评价了不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稻株对褐飞虱的耐性。结果表明 ,随着稻株含氮量的增加 ,稻株的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显著增加 ,但叶鞘伤流液总量却明显减少。被高密度的褐飞虱若虫为害后 ,高氮肥施用量稻株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低于低氮肥施用量稻株的相对含水量。这些结果可能是高氮肥条件下稻株对褐飞虱为害的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蘑菇竞争性杂菌——胡桃肉状菌的发生与防治
《农技服务 》 2004
摘要:(一)发生特点 (1)胡桃肉状菌在蘑菇料内、料面和土层中都有发生。发生前培养料内往往发出刺鼻的漂白粉气味。始发时,出现短而浓密的白色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胡桃肉状的子囊果。子囊果破裂后,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继续危害,继而出现粒状的新生子囊果。菇床上发生胡桃肉状菌后,与蘑菇菌丝争夺养料,在杂菌发生区内产生大量胡桃肉状的子囊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