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粱品质性状改良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高粱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酿造、饲料加工和生物能源的原料。近年来高粱已成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掘出与淀粉和蛋白的含量、可消化性、籽粒香味、花青素、单宁和前维生素含量及粒重等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找到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包括糯性(wx-Sb10g002140)、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酶SSIIb基因Sb04g028060)、蛋白组分(22 k Daα-醇溶蛋白基因Sb05g024420)、籽粒花青素(myb转录因子Y-Sb01g037670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Sb03g028880和Sb03g028890)、单宁(WD40-结构域蛋白TTG1基因Sb04g031730)等,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途径改良高粱籽粒品质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结气温降幅对潜水入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冻结气温降幅对潜水入流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冻结试验装置设定地下水位埋深为87.5 cm,进行了3种冻结气温降幅,2种土壤质地的单向土壤冻结试验,监测潜水入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幅降温冻结下,潜水入流速率较大,冻结第41天砂壤土和粉质粘壤土潜水入流量分别较小幅降温冻结下的潜水入流量高51.8 mm和50.7 mm;冻结气温降幅越大,潜水入流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越明显,小幅降温、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冻结下,第41天砂壤土潜水入流量较粉质粘壤土潜水入流量分别高8.6 mm、11.5 mm和14.2 mm;土壤颗粒直径越小,潜水入流量对冻结气温降幅的响应越早。研究成果对于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资源量的科学评价和土壤盐碱化防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主茎高、主茎节数、第一侧枝长、第一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枝长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质在植物学性状上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11.19%~82.41%之间,多样性指数在0.3095~2.0468之间,平均数为1.6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茎高和主茎节数、侧枝长、单株生产力,第二次分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长与荚果宽、种子长、百果重,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种子长与种子宽、百果重,种子宽与百果重,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它们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就可以描述另一个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泽州红’山楂古树生境土壤化学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研究‘泽州红’山楂古树生长情况与土壤化学特性间的关系,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实验室测定和数据处理,对山西晋城百年以上42棵山楂古树生境的土壤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棵山楂古树生境土壤大部分为中性非盐渍土壤,少数为碱性或酸性土;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适宜山楂古树生长的土壤p H、全盐量、有机质含量、有效氮含量和有效钾含量5项指标的正常标准分别为p H 6.92~7.29,0.05%~0.06%,20.11~28.05 g/kg,40.81~50.99 mg/kg,117.85~147.06 mg/kg。有效磷含量由于不符合正态分布,不能进行概率分级,而未能得出标准值。说明该区山楂古树生境土壤状况亟待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选甜高粱品系的抗倒伏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对甜高粱的抗倒伏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66份甜高粱品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对甜高粱的抗倒伏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具有较大差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从聚类分析来看,在遗传距离1.955处66份材料被分为7大类群,大部分材料都集中在第2类群中。根据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重心高度比例是选择甜高粱的2个主要性状。根据能源用甜高粱的评价标准:茎秆榨汁率≥45%,茎秆汁液混合锤度(Bx)≥15%。茎粗≥1.90 cm,重心高度比例≤0.445,抗倒伏性分级≤6,‘7050B×8000杂-1B’综合表现最好,可在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蜜蜂对两种油菜花朵气味的偏爱性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对两种油菜(甘蓝型胜利油菜Brassica napus cv.Shengli和芥菜型马尾油菜B.juncea cv.Mawei)的气味偏爱性及选择行为特征。【方法】本研究开展大田访花偏爱性试验、室外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以及室内"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试验,测定意蜂蜂群及青年采集蜂对甘蓝型胜利油菜和芥菜型马尾油菜两种油菜花朵的选择次数,并通过采集蜂训练时及训练后的喙伸反应率分析两种油菜花朵气味对采集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最终评估意蜂蜂群及个体对这两种油茶花朵气味的选择性。【结果】大田试验12:00-13:00时间段,访问胜利油菜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14:00-15:00时间段意蜂访问胜利油菜的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行为反应试验结果显示意蜂选择胜利油菜的次数(3.86±2.83)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次数(2.28±1.87)(P<0.05)。在学习记忆试验中,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意蜂对两种油菜花朵气味的喙伸反应率逐渐升高,相同的训练次数,意蜂对两种油菜气味的学习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结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意蜂对胜利油菜及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逐渐下降,在24 h对胜利油菜的气味记忆明显高于对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意蜂较偏爱胜利油菜的花朵气味,花朵气味是影响其采集偏爱的重要因素,气味响应性试验可定量分析蜜蜂对花朵气味的嗅觉敏感性。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访花行为 胜利油菜 马尾油菜 花朵气味 行为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幼苗血红素加氧酶-1对热激的响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受到高温胁迫以后,会通过诱导热激响应(HSR)包括诱导热激蛋白(HSP)和抗氧化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来缓解胁迫造成的伤害,但是不清楚其具体的诱导机理。本实验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苏红2003’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血红素加氧酶-1(HO-1,EC 1.14.99.3)对热激的响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结果表明,45℃热激3 h内不但能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番茄幼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茎生长,还能上调HO的活性和HO-1蛋白水平;进一步加入HO-1的活性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 PPIX)则加剧热激诱导的氧化胁迫;此外,Zn PPIX还能部分阻断热激诱导的HO活性上调,同时热激诱导的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编码热激蛋白的Sl HSP70和Sl HSP20基因表达也被显著削弱或延迟,但Sl HSP17.7和Sl HSP101的转录本则不受Zn PPIX的影响。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HO-1能够部分参与HSP的诱导和抗氧化防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山西省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山西省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为材料,观察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的主茎分蘖幼穗分化过程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蘖位的增高,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日期推迟,幼穗分化的总历时缩短,晚播处理穗分化时间比早播处理少121天;随着播期的推迟和蘖位的增高,各分蘖幼穗分化日期推迟,晚播分蘖幼穗比早播的推迟109天;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幼穗伸长期呈现短长短趋势,伸长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持续时间缩短,雌雄蕊分化后各分化期基本同步;同一播期(早播、中播)随着蘖位的增高,伸长期至二棱期分化持续的时间及总历时明显缩短,之后各分化期历时相差不大;而晚播随着蘖位的增高,各分化持续的时间及总历时稍有增长;但晚播处理至小花分化期第二位蘖和第三位蘖及中播处理的第三位蘖死亡;主茎及分蘖穗的有效小穗数随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少,早播和中播有效穗数为643.58×104/hm2和601.66×104/hm2与晚播有效穗数549.38×104/hm2差异显著,产量显著降低。为此,9月25日至10月5日是山西省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河曲大红黍为材料,设定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株高、茎粗、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大,茎粗变细,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和有效穗粒数逐渐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176.78471+11.51879X-1.29607X2,理论最适密度范围为4万株/666.7m2—5万株/666.7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牧1号’高丹草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5年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4A为母本,以SCR72为父本组配而成高粱/苏丹草杂交种,2006—2011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Jinmu 1’)。结果表明:‘晋牧1号’高丹草平均干草产量10020kg·hm~(-2),比对照‘皖草3号’增产5.90%,比‘乐食’增产10.70%,适宜在北京、天津、新疆、四川、山西等地种植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