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SiMAPK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及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谷子品种豫谷1号为试材,克隆与拟南芥AtMAPK3同源性最高的谷子SiMAPK3基因,并系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iMAPK3蛋白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利用RT-qPCR技术检测SiMAPK3基因在谷子拔节前期不同组织和不同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谷子SiMAPK3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128 bp,编码一个含有37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3 427.85 Da,等电点为5.46。谷子SiMAPK3为不含信号肽的亲水性膜外蛋白,其二级结构包含44.27%的α螺旋、14.67%的β折叠、5.07%的延伸链及36.00%的无规则卷曲,其第44-328位氨基酸之间含有Pkinase保守结构域,属于MAPK蛋白激酶家族。谷子SiMAPK3三级结构与拟南芥MAPK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存在着11个丝氨酸、8个苏氨酸、4个酪氨酸及大量潜在磷酸化位点。RT-qPCR分析表明,SiMAPK3在拔节前期谷子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其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其在根中表达量的25倍。SiMAPK3响应了低温(4℃)、高盐(300 mmol/L NaCl)、干旱和ABA(200μmol/L)、JA(200μmol/L)的胁迫。在低温胁迫12 h后,SiMAPK3的表达量上调了16倍,在高盐胁迫3 h后,SiMAPK3的表达量上调了8倍。谷子SiMAPK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谷子叶片生长发育及响应低温和高盐等胁迫信号转导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谷子 SiMAPK3 叶片发育 低温胁迫 高盐胁迫 脱落酸 茉莉酸甲酯 干旱胁迫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北京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就业机会的增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多,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质量数量“双降”风险,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困难。基于北京市4个区400份粮食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二元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占比、耕地总面积、非农劳动力数量、政策补贴、政策宣传、收费合理性对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地块数量对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具有显著负向作用。ISM模型结果表明:地块数量、农业收入占比、资金补贴是表层直接因素;非农劳动力数量、收费合理性是中间层间接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耕地总面积、政策宣传是影响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深层根源因素。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二元Logistic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ISM)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快速发展不仅能解决农产品全年均衡供应的问题,也在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并归纳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了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发展经验。研究发现,虽然我国设施农业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政府主导地位不明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经营管理混乱、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并依据建议从稳定的政策导向和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化的生产主体、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营造良好的设施农业发展环境,以期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现代化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与不足 经验借鉴


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后土壤氮素供应与损失特征研究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U,240 kg/hm~2)、包膜控释肥料(CU,180 kg/hm~2)、双效抑制剂增效肥料(DU,180 kg/hm~2)、添加生物炭保护层的抑制剂增效肥料(BU,180 kg/hm~2)一次性施肥、无氮对照(CK)5个处理,研究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氨挥发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显著增加了苗期无机氮的供应,在大喇叭口期维持一定的供氮强度,其中BU处理供氮较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一次性减量施肥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产量未出现下降,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氨挥发降低54%~63%,硝态氮残留减少6%~20%。3种缓控释肥减量一次性施用均可维持较高的产量并降低环境影响。与聚合物包膜控释肥相比,双效抑制剂增效肥制作简单、成本低,氮素释放快、供应充足,添加生物炭保护层可以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效。


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相关性及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探明新疆喀什地区现有耕作条件下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相关性及不同生育阶段施肥对主要数量性状影响,随机抽取莎车、泽普 2 县 77 块麦田,调查了株高、旗叶、有效穗数、穗粒数、施肥情况和公顷产量情况,对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相关性及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旗叶总面积、旗叶宽和有效穗数,穗粒数与旗叶宽、旗叶总面积和有效穗数以及有效穗数与旗叶总面积均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旗叶长与株高均呈负相关.有效穗数在666万穗·hm-2、穗粒数在 22.5~31.1 粒之间及公顷旗叶面积达 7 532.1 m2 时,有利于获得超高产;有效穗数在 666 万穗·hm-2~990 万穗·hm-2 之间容易丰产稳产.综上,在现有耕作条件下,底肥施足N、P、K肥,返青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灌浆期合理追施N肥,有利于产量提高,其中底肥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2023
摘要:[目的]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是山羊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基础.研制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对推动山羊产业数字化和山羊数字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针对山羊种质资源评价、生产管理、质量安全、动物福利和生物安全等重要应用场景,通过文献收集、调研座谈、同行研讨、专家校阅等手段整理分析数字化需求,采用7个属性对数据的信息实体进行描述,制定了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结果]整理归纳了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并在云南省地方羊种资源开发综合服务与数据管理云平台设计开发中应用.[结论]山羊智慧养殖数据描述规范的研制和应用,必须以实际的应用场景与数字化系统构建的需要为出发点.


华北退化荒地建植豆类和禾本植物人工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及其生态功能,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退化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了华北退化荒地自然恢复(对照组,CK)和建植豆科植物和禾本植物人工草地(分别为LG和GG处理)过程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退化荒地土壤表层样品中共获取6315 个真菌 OTU,隶属于 17 门 60 纲 145 目 347 科 896 属,优势菌门为 Ascomycetes、Mortierellomycota 和 Basidiomycetes,LG 处理相较于CK的Basidiomycetes相对丰度明显升高,GG处理相较于CK的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明显提高.(2)土壤真菌功能群类型以腐生真菌为主,共生真菌次之,病原真菌占比最少.建植人工草地对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相较于病原真菌的功能群组成影响更明显,并导致腐生真菌相对丰度升高,共生真菌相对丰度降低.(3)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受植物物种丰富度、根系生物量等植被参数变化的显著(P<0.05)影响,且与土壤有机碳、总氮、速效氮、总磷等土壤养分水平显著(P<0.05)相关.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建植人工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为华北退化荒地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被恢复策略 人工草地建植 真菌群落结构 退化荒地 真菌功能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