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锦鸡儿属植物染色体制片与3个种的核型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锦鸡儿属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中的几种预处理、解离、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0.002 m o l/L8-羟基喹啉和饱和对二氯苯混和液(1∶1)预处理,1 m o l/L HC l预热60℃解离,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效果较好.对锦鸡儿属植物3个种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C arag ana m icrophy lla)为2n=2x=16=8m(2SAT)+4sm+4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 ia)为2n=2x=16=6m+8sm+2M,青海锦鸡儿(C.ch ing-ha iensis)为2n=2x=16=4m+8sm+4M+2B,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此外,还发现这3种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均有内源有丝分裂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植株的农杆菌介导转化及其抗虫性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 2006
摘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质粒pBI101-Chi-Bmk(抗虫、抗病)导入油菜,取得抗卡那霉素植株183棵。经PCR检测,在107株转化植株中检测到待检成分的存在,转化率为58.5%。活虫喂养试验表明,大部分转化植株对油菜菜粉蝶具有较强抗性;同对照植株比较,幼虫存活率明显减少,存活幼虫的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ELISA检测的结果也证明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中得到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G 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 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枣树发育早期,3种蚧虫分布范围主要在下、中部的东、南方位,康氏粉蚧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较大,是该时期的优势种.到中期3种蚧虫复合种群的分布聚集在树冠上部的西、北方位,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以日本蜡蚧较大,种间相似程度和竞争不明显.后期3种蚧虫的复合种群结构在各部位的各个方位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梨园蚧的虫口密度较大,日本蜡蚧在生态位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与枣树发育的中期相比,3种蚧虫复合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与种间竞争系数的平均值要小.蚧害预防应早期控制康氏粉蚧,中期调治3种蚧虫的危害,后期应采取措施压低越冬虫源.
关键词: 枣园 枣麦间作 蚧虫 种群结构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 生态相似性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实施与对策
《腐植酸 》 2006
摘要:依据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人们呼吁生态农业建设,强调无公害食品生产,尤其是无公害蔬菜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简要概述了无公害蔬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其生产的关键技术与规范管理措施,探讨了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之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良种产业化研究现状浅析
《中国种业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实现了种子贸易全球化。我国巨大的种业市场及商业潜力,吸引了许多世界大型种子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达70多家,我国民族种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选育高新品种,实施产业化开发,发展民族种业,是农业科技人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离子注入谷子诱变效应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摘要: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优良谷子新品种晋谷28号干种子,并与γ射线处理作比较,研究其诱变效应,并以期获得优良变异株。形态学调查结果显示,氮离子注入与γ射线这两种方法均可诱发株高、穗长、穗型等各种农艺性状发生突变,但两种诱变方法的诱变效应存在差异,氮离子束诱发矮秆、早熟等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较大,而γ射线辐照诱发的高秆突变频率较大,结果证明等体离子束诱变技术不仅可以促使种子变异,获得穗长、穗型等有益突变体,而且获得的这些变异在后代中是可以遗传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