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晋遗30号大豆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种子世界 》 2006
摘要:该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2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对后代连续进行单株选择,于1997年从 F_5代株系中决选育成。后经抗性鉴定,综合测产,品质分析,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抗旱性,其脂肪含量突出,暂定名晋遗30号,并于2000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组区试,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在区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该项目被列为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021012。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该品种已于2003年1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4年2月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晋油7号为受体,载有GUS基因的质粒pBI121为供体,在7.5%的蔗糖等渗溶液中,通过花粉介导转化方法将GUS基因导入油菜花粉,随着花粉管的萌发进入胚囊,参与有丝分裂,将外源质粒转入受体材料。经田间植株性状比较、GUS组织化学定位检测、PCR扩增检测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离子束注入谷子种子后代基因组的RAPD分析
《核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氮离子注入和γ射线辐射谷子种子引起的后代个体基因组DNA变异进行检测并作比较。145份材料在经筛选后的10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94个多态性位点,145份材料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谷子种子可以引起体内基因组DNA发生突变,经氮离子束注入的后代遗传差异大于γ射线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其中剂量为2.5×1016N+/cm2的氮离子束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最大,平均遗传距离为0.1920,表明离子束注入应用于谷子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品种改良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园间种牧草对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与优势功能团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管理枣树害虫,2004年在太谷地区对4种不同处理的间作牧草枣园的生态群落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种草综合防治园的物种数显著大于(p<0.05)种草常规防治园,在枣树发育后期,种草常规防治园的物种数显著大于(p<0.05)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种草枣园基位物种的优势功能团均显著(p<0.05)小于未种草常规防治园,而中位物种与顶位物种的优势功能团均显著(p<0.05)大于未种草常规防治园;枣树不同发育期,种草常规防治园的基位物种与中位物种的平均丰盛度大于未种草常规防治园,顶位物种是种草综合防治园的平均丰盛度是种草常规防治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的2倍,并且种草常规防治园大于未种草常规防治园;就害虫平均丰盛度与天敌平均丰盛度之差而言,未种草常规防治园大于种草常规防治园,种草不防治园大于种草综合防治园;多样性指数是:种草综合防治园>种草不防治园>种草常规防治园>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综合分析表明,种草枣园的中性节肢动物和次要害虫在害虫与天敌的营养链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枣草间作 节肢动物群落 营养层 功能团 丰富度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