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绿肥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使玉米获得大幅度的增产;与磷钾配合施用也使玉米获得较高的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这在贫困山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肥;玉米;配合施用


磁肥、光合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安顺地区1993~1995年的小麦平均产量为110.4kg/667m2。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施肥不合理,当地农民栽种小麦只习惯施农家肥(作底肥)和一定的尿素(作追肥),很少施P,K肥及微肥。针对这一情况,引进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新型肥料——磁肥和光合微...


安顺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小麦是安顺地区秋种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农民秋收前的接茬粮,又是目前农村副食品加工的主原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安顺地区小麦生产的现状全区小麦分布在海拔600~1300m,常年播种面积为4.5万hm2左右。“八五”期间,安顺地...


甘蓝型黄籽油菜果位分布和农艺措施与粒色相关性的研究
《耕作与栽培 》 1999
摘要:以6 个甘蓝型黄籽品种( 系) 为供试材料,采用直观分级观察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粒色变化与果位分布、农艺措施的关系,结果表明: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序至一次分枝再到二次分枝,由主轴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上部角果,粒色由深变浅,含油量则由高到低;采用的农艺措施不同,其种子颜色表现极显著的差异:自交比天然结实的浅;田间摆晒比风干脱粒的要深,但比后堆熟脱粒的要浅,且田间摆晒贴地角果比向阳角果的要深;脱粒后及时晒干的种子显著要比未及时晒干的浅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粒色指数 果位分布 农艺措施 相关系数


甘蓝型油菜的株型结构与光的空间分布特点
《作物研究 》 1999
摘要:为探讨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构建理想株型的理论,1997年在本所对南方省区近年育成的几个双低油菜品种(组合)的植株干物质分配、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光分布特点及成熟期株型和冠层结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以油研8号增长最快,最大叶面积出现的时间较早,而核5与中双4号则初花期迅速增长;干物质分配以油研7号、杂93302、油黄3294及中双4号较为合理;群体内各层透光性与叶面积指数的分布直接相关。油研8号分枝角度大,分枝较长,属高秆、高分枝类型;油研7号、油黄3294属中秆、中分枝类型,角果分布较靠上,而且不集中;杂93302株型较合理,但叶面积指数小,稳产性差。生产上应该以选育根粗、茎粗、分枝位中或低的多分枝、多粒、多角果且经济系数较高的品种为宜。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育种;株型结构;相对光强


关于发展贵州花生产业的思考
《花生科技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在简述贵州花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贵州花生产业存在面积小、产量低、品种单一且严重退化、耕作栽培技术落后、加工规模小、能力低的问题及其原因;揭示了发展贵州花生产业对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和地方财政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发展贵州花生产业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同时确立综合的观点,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基础、政府为依托、科技为动力的产业运行机制,推动贵州花生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加速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线虫转化平菇栽培废料为饲料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栽培废料的再利用问题,基于线虫能取食真菌菌丝体和分泌胞外酶的特性,进行了用线虫转化平菇栽培废料为饲料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mucronatus)能将废料中的粗纤维含量降低42.2%,而粗蛋白含量提高80.1%。用转化饲料制成的混合饲料饲养家兔,每只兔平均每月增重0.52kg。
关键词: 平菇栽培料;线虫;降解;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