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细胞雄性不育材料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杂种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玉米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等行种植方式,而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发挥边际效应,在不减少单位面积栽植窝数的情况下,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能减少田间郁蔽,提高产量,但增产效果如何,有待进行实际研究。为此,我们在1997~1998年,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亚热带地区的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资源

园艺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亚热带地区的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资源有47科73属(2亚属)93种(其中该区特有种5科6属7种),分布在海拔137~1000m的林下、灌丛和岩隙中,处于濒危、渐危及稀有状态。就该区资源的分布规律、属种类型、现状及栽培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贵州亚热带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复合肥发展现状及建议

耕作与栽培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对策

种子 199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隐性核不育材料9203A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从大白菜河头早自交系9203中发现的一株不育株,用该系中的可育株与之兄妹交育成的一个核不育两用系定名为9203AB。9203B自交S1代表现3(可)∶1(不)育性比;用大白菜自交系9209与9203A测交,F1代全部植株恢复可育,F2代出现15(可)∶1(不)育性比。这一遗传现象表明其育性与呈相对显隐性关系的3个育性基因Mf(可)>mf(可)>ms(不)或2个育性基因Mf(或mf)>ms和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点相关,由此构成mfmsMfms、MfmsMfms(或mfmsmfms)两类型的双基因杂合体,自交S1代均能产生15(可)∶1(不)育性比的重叠作用,9203AB应归属何型,尚鉴定。

关键词: 大白菜 9203AB 隐性核不育性 重叠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遗传的研究

昆虫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L)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该品系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形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并呈不完全显性。该品系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杀扑磷有低度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叶蝉散等药剂无交互抗性。还发现该品系对杀螟丹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无关。

关键词: 小菜蛾,杀螟丹,抗药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稻种资源双(多)胚材料的筛选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利用异位胚作为识别标准,对2094份国内外品种进行了双(多)胚或双(多)生苗的筛选鉴定,结果发现双A32、双A33、双A34、双A35和双A40等5个品系双(多)苗频率较高,达10.86%~20.14%。将这5个品系分别与显性遗传标记紫色稻进行正反交测验表明,正交F1其绿苗应是由不定胚形成的,其植株在形态特征、结实率、千粒重等与母本相似,反交F1则均为紫苗;对18个双苗品系在不授粉的情况下通过化学药物诱导孤雌生殖,诱导率较高的仍是双(多)胚苗自然频率较高的品系。

关键词: 水稻 双(多)胚苗 无融合生殖 固定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旱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耕作与栽培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选育根霉新菌株1.根霉(Rhizopus formosaensis)Q303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把在YPG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100rpm)4~6h的根霉孢子放入酶液(蜗牛酶25mg/ml+溶菌酶20mg/ml+Novozym-2345mg/ml)内,在30℃下震荡(100rpm)酶解3~4h,原生质体形成率为53.6%。经过滤离心纯化,原生质体的获得率为35%,以荧光增白剂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未见兰色荧光,而未脱壁的孢子经同样处理观察,细胞壁上有蓝色荧光。将纯化后的原生质体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上,在30℃下暗培养12h后,约1.4%的原生质体再生长出菌落。此种再生菌株在形态及生长习性上与原菌株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根霉;原生质体;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