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1163条记录
水稻成熟过程中高光谱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和室内试验 ,测定了 2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处理的水稻冠层、主茎剑叶、完全展开倒三叶和穗在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和穗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的水稻冠层和叶片光谱差异明显 ,其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冠层光谱反射率随发育期推移在可见光范围内逐渐增大 ,在近红外区域逐渐降低 ;穗光谱的红边位置象冠层、叶片光谱一样也存在“蓝移”现象 ;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高光谱植被指数VI1(R990 /R553 )、VI2 (R12 0 0 /R553 )、VI3 (R750 /R553 )、VI4(R670 /R440 )和VI5 (R553 /R670 )呈S形变化规律 ;叶片和穗的高光谱植被指数VI1、VI2、VI3、VI4、VI5、PRVI、PSSRa、PSNDa和λred与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这表明能用高光谱方法来估算水稻叶片和穗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 ,它为水稻品质遥感监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成熟过程 高光谱反射率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基质吸力与土壤微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基膜吸力的关系 ,将土壤发泡点 ,即土壤导气率由 0突变为非 0时的基质吸力 ,与微生物的最高呼吸活性相联系 ,试图证明土壤微生物的最高活性发生于略高于土壤发泡点的基模吸力。对粗沙土、细沙土和砂壤土三种轻质地土壤的测定表明 ,土壤微生物的最高呼吸活性发生在略高于土壤发泡吸力的基质吸力。土壤基模吸力较小时微生物活性到达最高值的速度较慢 ,土壤基模吸力在发泡点附近时 ,微生物活性到达最高值的速度较快。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基模吸力 土壤发泡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从精准农业四大技术环节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 ,分析和评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趋势 ,总结了精准农业的效果和推广现状 ,并对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精准农业 信息获取 信息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田间变量实施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准农业技术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实时采集、处理时空差异信息 ,获取作物生长状况或作物环境胁迫信息 ,以便及时确定对其投入的量、质和时间 ,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 ,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该文在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 ,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并提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方面应用的产业化途径

关键词: 地理信息技术 精准农业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农业"十五"科技创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态势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温室环境控制与配套工程设施、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选育、高效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产业化示范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外工厂化农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和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 工厂化农业 技术创新 发展态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蔬差压预冷设备及预冷技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蔬采后预冷是果蔬贮藏、流通中重要的前处理技术 ,是果蔬采后保鲜流通冷链的重要环节。差压预冷技术因其成本低、使用灵活 ,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果蔬采后处理。此技术很适宜我国果蔬小规模生产、多品种、低成本的生产现状和高品质大流通的发展。本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差压预冷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引进差压预冷库的研究、测试、消化、吸收 ,研究出可在冷库中使用的 3种不同预冷量的差压预冷通风设备 ,并建成一次预冷量 12t的差压预冷库。应用此技术 ,一般蔬菜预冷时间在 4~ 6h ,仅为同等条件下冷库预冷时间的 1/4~ 1/10 ,预冷过程失水可控制在 2 %以下。此技术在蔬菜产地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果品、蔬菜的贮藏、流通质量 ,并扩大流通距离、扩展销售市场。

关键词: 果蔬 差压预冷设备 预冷温度 预冷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叶形空间分布的模拟模型及推理系统(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叶形空间分布参数进行了定量描述 ,建立了叶片形状、叶面积指数随生长期的变化、叶面积随高度的分布及叶倾角分布 (L A D)等叶形空间分布的模拟模型及推理系统 ,提出了叶片形状因子和长势模拟模型 ,单叶空间最高点、高度层间隔内累积投影叶面积及各组分的空间取向与叶倾角分布解析模型系统及其主要设计算法。上述模型为具有普适意义的冬小麦冠层结构机理模型 ,其推理系统可以精确计算任意高度层次的投影叶面积分布特性 ,是评价作物株形结构优劣判断群体结构合理与否的有力工具 ,同时对于解析和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等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冬小麦 叶形 空间分布 模拟模型 计算机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上下表面反射率差异及其与氮素状况的关系(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 5个氮素水平处理的水稻叶片在分蘖、孕穗和抽穗期的上表面反射率和下表面反射率。结果表明 :各生育期水稻叶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下表面反射率均大于上表面反射率 (绝对差值一般小于 2 % ) ,上下表面反射率差值大小与供氮水平间无显著相关性 ,但在近红外区域这种差值随着生育期而降低。与上表面反射率相比 ,下表面反射率与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间具有同样高的相关性 ,因此水稻下表面反射率也可用于估计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下表面中脉向外凸出及上下表皮细胞大小与排列的差异可能是引起水稻叶片上下表面反射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 上表面 下表面 反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灌水量增加 ,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 ,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 ,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 ;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 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 ;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 95 0 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 8号”的规律性 ,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含水率 冠层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掌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掌上电脑在农业上应用 ,缩短基于掌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周期 ,提高系统开发质量 ,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 Windows CE的掌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该平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等特点

关键词: 农业专家系统 开发平台 WindowsCE 面向对象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