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高羊茅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绿色植株的高频再生

草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将5个高羊茅品种的成熟种子经灭菌后,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2,4-D和ABA的N6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D和ABA对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显著影响,以培养基中附加9mg/L2,4-D和2mg/LABA的诱导率最高。将经过数次继代改造后获得的高质量胚性愈伤置于A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建立起来自3个品种的8个悬浮细胞系,其中6个悬浮细胞系经高渗预处理后能高频再生出绿色植株,基本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再生白化植株的现象。

关键词: 高羊茅 胚性悬浮细胞 高频再生 绿色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复肥在红壤柑桔上的施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在红壤柑桔上施用污泥复肥 ,与施化肥相比 ,柑桔产量及果实品质指标(Vc、糖分、有机酸)无显著差异。但柑桔果实中汞、锌含量增加 ,汞含量超过安全食用标准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亦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污泥复肥 柑桔 产量 重金属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鼠高剂量铜对不同铁源吸收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03

摘要: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灌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技术 ,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对氯化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吸收的影响。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 ,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 ;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①在一定时间内(28天) ,采食缺铁纯合日粮和纯合高铜日粮(250mg/kg) ,大鼠体内铁的耗竭程度有显著差异 ,纯合高铜日粮使大鼠体内铁耗竭程度更大。②在本试验条件下 ,向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250mg/kg) ,对氯化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吸收影响都不显著。③与氯化亚铁相比 ,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

关键词: 高铜 氯化亚铁 赖氨酸螯合铁 甘氨酸螯合铁 大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倍体黑麦草在浙江红壤地区引种栽培试验

浙江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四倍体黑麦草在红壤地区的物候期、播种量、播种期、营养成分、抗逆性等。结果表明:四倍体黑麦草在红壤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最佳播种量为2.5kg/667m2,最适播种期为9月下旬,并具有生育期(特别是快速生长期)长、产草量高、抗逆性强、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在南方农区推广的优良牧草品种。

关键词: 四倍体黑麦草 引种 播种量 播种期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专用控释BB肥应用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专用控释BB肥在青紫泥为主的土壤上应用 ,早稻配方以N 18%、P2 O5 12 %、K2 O 10 % ,晚稻配方以N 2 0 %、P2 O5 8%、K2 O 12 %为宜。全氮中速效氮和控释氮的比例为 3~ 5∶5~ 7。基施用量 375kg hm2 ,并结合施用一定的速效氮肥。施用后早稻增产 319 5kg hm2 ,增产率为 5 2 % ;晚稻增产 4 2 9 0kg hm2 ,增产率为 6 4 % ,并具有省肥省工效果

关键词: 水稻 控释BB肥 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蔬菜茭白及其无害化生产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茭白(ZizaniacaducifloraL.)是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生蔬菜,近几年发展迅猛,面积已超过2万hm2。但是目前茭白生产存在着品种退化、农药用量过大和保鲜困难等问题,严重地阻遏了茭白产业的发展。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茭白的起源和分布、生长特性和形态、类型和品种,并讨论了高产栽培技术、无害化生产和储存保鲜技术。同时,还针对浙江省茭白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茭白 品种选育 高产栽培技术 无害化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对桑蚕新品种耐氟性的比较

蚕桑通报 2003

摘要:以氟敏指数为耐氟性指标,通过对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秋丰×白玉、丰一×54A、菁松×皓月6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比较,结果表明夏7×夏6耐氟性最强,秋丰×白玉、秋菊×新6耐氟性次之,丰一×54A耐氟性较强,春华×秋实耐氟性较弱,菁松×皓月耐氟性最弱。

关键词: 桑蚕 新品种 耐氟性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浙春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浙春 5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春大豆新品种。 2 0 0 1年 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产上表现为高肥力土壤种植高产、中低肥力土壤种植丰产 ;熟期适中、播期弹性较大 ;主茎节数较多 ;抗逆性较强 ,抗病毒病、较耐根腐病 ;百粒重较重 ,商品性较好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 ,适于加工豆制品。其栽培技术为适时早播、适当稀植、合理施肥、中耕培土、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关键词: 春大豆 浙春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浙凤糯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浙凤糯 2号 (糯 2 13×衡选 9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合作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白糯玉米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 ,熟期一致 ,整齐度好 ,适应性强 ,果穗蒸煮具有甜、糯、香的特点 ,商品性好。在栽培技术上要注意连片种植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 ,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安全用药和及时收获。

关键词: 糯玉米 浙凤糯2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穗型小麦新品种浙麦8号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麦 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高产新品系87选 6作母本与地方优质良种临浦早杂交 ,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其产量、抗性等方面均超过“九五”浙江省小麦育种攻关指标 ,适宜浙江省肥力水平较高地区推广种植。 2 0 0 1年 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浙麦 8号。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提高浙江省的小麦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 浙麦8号 品种选育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