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整秸秆氨化饲料的技术效果与区域适应性研究
《养殖与饲料 》 2006
摘要: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目前秸秆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展了10多年的整秸秆氨化饲料技术创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秸秆氨化饲料比传统地窖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33~1.46倍;饲料呈黄褐色,伴有爆米花香带酸甜味的酥脆感;牛羊采食量提高15%消化率提高45%;每头牛每年节约饲料费500元、纯收入1200元左右。这一技术在山西省和海南省的不同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不同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在10.5~11.06g/kg。其广泛适应于中国不同类型区,对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促进中国规模化草食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化水对黄瓜叶片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以当地冬春茬保护地品种寒秀、鲁圣顶峰1号为试材,研究了磁化水对黄瓜叶片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生长发育期间,黄瓜叶片氮、磷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钾、钙、镁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磁化水处理后,寒秀叶片内磷、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氮、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鲁圣顶峰1号磷、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氮、钾、钙含量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临汾138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通过5个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品种临汾138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最高,达6 900.98~7 016.55 kg/hm2,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对品质的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当施氮量在210~24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7 076.52~7 092.31 kg/hm2;施氮量对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因此,临汾138的密度以300万~375万株/hm2为宜,施氮量宜控制在210~24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中抗(MR)、低抗(LR)、低感(LS)、中感(MS)和高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资源数分别为45、38、64、92、112和157;分别占试验资源总数的8.9%、7.5%、12.5%、18.1%、22.1%和30.9%。高、中抗资源共计16.4%。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枯萎病资源中有41份属于首次报道,其中包括13份国外引进品种、7份国内地方品种和21份国内育成品种,一些重点抗源已成功地应用于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