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BRCA1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遗传学报 》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腺癌易感基因 (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BRCA1)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的稳定、基因转录激活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C 末端是富含酸性氨基酸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AD) ,AD核心结构为两个串联的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BRCT2为诱饵蛋白 ,从卵巢文库中筛选到了与BRCT2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FHL2 (fourandhalfLIMdomains)。利用酵母交配的方法证明FHL2与BRCA1BRCT2特异结合 ,而不与BRCA1BRCT1、Rap1BRCT结构域结合。GST沉淀实验表明 ,FHL2在体外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相结合 ;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 ,FHL2在体内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结合 ;FHL2可与全长BRCA1结合。BRCA1与FHL2相互作用的发现为研究BRCA1以及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小穗分化调控基因fzp(t)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V20B/花1B杂交后代中发现了水稻小穗分化受阻的突变体fzp.fzp株叶形态正常,但植株分蘖数明显减少,最显著的变异是fzp植株的小穗分化完全被阻断,在正常植株枝梗分化为小穗的部位,fzp植株却形成一团枝梗.遗传分析表明,fzp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相应基因拟名为fzp(t).显然.fzp(t)是控制小穗分化的关键基因.在一些F2群体中,因遗传背景发生改变,部分突变型植株表现为“中间类型”,推测可能是冗余基因或其他修饰基因、互作基因的作用.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和BSA分析方法,将突变基因fzp(t)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长臂末端,其中RM172和RM248位于fzp(t)一侧,它们与fzp(t)的遗传图距分别为3.3和6.4 cM;RM18和RM234位于fzp(t)的另一侧,与fzp(t)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1和25.3 c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O.sativa L.) 小穗分化 fzp突变体 遗传 基因定位


平潭中国鲎保护区规划建议
《福建环境 》 2003
摘要:平潭中国鲎自然保护区(省级)于1998年列入《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过去四年间,平潭的滩涂环境、鲎资源分布及社会经济结构都起了较大变化。因此,有必要结合现有条件,重新考虑保护区选址、形式、规模等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现有平潭中国鲎自然保护区预留区内,跨海澳、甲狮澳至钱便澳海区和坛南湾观音澳以南海区仍具备适宜中国鲎保护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环境。建议在相关区域设立两个核心区,分别为被保护对象提供产卵、发育场地和越冬、摄食场所,并在两区之间留出季节性保护的洄游通道。本文还就保护区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参考意见。


农业环境元数据格式和查询系统
《农业环境与发展 》 2003
摘要:详细地介绍了元数据文件格式、数据编码,不同条件下的查询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建立南安市农业环境数据资源查询系统的思路。
关键词: 元数据 数据编码 数据安全性 基于网络的数据查询系统


几种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喂兔效果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3
摘要:对4个豆科决明属牧草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CPI34721(Wynn)、C.rotundifolia cv.CPI86134、C.nictitanscv.ATF2217、C.nictitans cv.ATF2219进行草粉替代精饲料饲喂肉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决明品系草粉替代10%精饲料饲喂家兔,兔只饲料报酬与全精料喂养(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各供试决明品系喂兔具有提高胴体品质与兔肉品质(氨基酸含量)作用。其中以圆叶决明CPI86134饲喂效果最佳,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13.63%,料肉比降低12.08%,可提高经济效益2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