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蓝光与远红光诱导甘蔗开花研究初报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3
摘要:将难开花的果蔗和甘蔗栽培品种置于12.25小时光照处理下,其中每天以蓝光和远红光分别于上午6:00—8:00和下午4:00—6:15在光周期室作补助光照,以代替露天的阳光;甘蔗栽培品种还用常规的渐减日长法作对照。本处理于1991年7月1日至12月20日进行,结果首次诱使福建省地方优良果蔗——同安果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开花以及甘蔗栽培品种CP65-357、闽糖81-235、赣蔗65-542和粤糖65-906分别于12月上中旬开花,而采用渐减日长法处理的上述甘蔗栽培品种,除CP65-357外,均不能开花。


蛋鸭配套品系选育的理论与实践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3
摘要: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方法,育成配套品系的父、母系。父系以近交法建系,近交系数达38—39%,母系以家系闭锁世代选择法建系。父、母系的母鸭500日龄平均产蛋分别266—276和285—296个,配套系统配合力测定,最佳配套组合500日龄平均产蛋329—344个,比父母系分别提高19—24%和15—16%。建立了繁育体系,1988—1991年间配套杂交制种87万只。大群生产500日龄平均产蛋305—310个。在配套系选育的同时,研究了用鸭胚组织培养液酶活性进行早期选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测;蛋鸭青壳蛋遗传规律;产蛋鸭的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


莎草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西北植物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首次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莎草属(Cyperus Linn.)14种、2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纹饰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网——瘤状复合纹饰;(2)网状纹饰;(3)疣状纹饰。莎草属植物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台湾山地果园百喜草套种技术与保育土壤效果
《台湾农业情况 》 1993
摘要:开发与利用坡地、珍惜和保护土壤,历来是台湾农业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台湾农业界在防治山坡地水土流失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与实际应用效果引人注目,在寻求山地果园覆盖种植的草种与实际应用技术上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对百喜草引种筛选、抗逆性、保育土壤功能及综合利用方式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技术规程,并在山地果园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一、百喜草的生物学特性 百喜草属禾本科、黍亚科,黍族,雀稗属。学名为Paspalum notatum Flugge。台湾于1963年起,由前农复会先后从美国、波


蜂王浆中牛磺酸含量分析初报
《蜜蜂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除常见种类外,还含有药理作用很强、具有调节生理功能作用的牛磺酸。蜂王浆中游离牛磺酸含量平均值为14.09mg/100g。总牛磺酸含量平均值为20.89mg/100g。蜂王浆中牛磺酸含量的高低受外界蜜粉源植物和蜜蜂品种的影响。


西番莲茎基腐病研究初报
《福建热作科技 》 1993
摘要:西番莲又名百香果、鸡蛋果,是一种多年生热带、亚热带水果,已被列为我国华南亚热带地区开发的一种重要饮料果品,福建列为出口创汇项目.近年来,虽曾一度迅速扩大种植面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常遭受毁灭性的西番莲茎基腐病为害,发病株率轻者约10%,重者可达


无血(清)培养基MA_(12)增菌剂的研制及应用——Ⅰ.MA_(12)无血(清)培养基增菌剂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增菌效果试验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3
摘要:从多种成分的组合配方中研制成一种增菌效果显著的MA_(12)促细菌生长因子,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0.05—0.15%MA_(12)可替代3—5%的血(清)浓渡,二者繁殖菌数相似。以此制备的禽霍乱荚膜亚单位苗对家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A_(12)是一种含植物生长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的增菌剂,可高压灭菌,使用方便,是一种廉价的血清代用品。本研究系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增菌剂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胞荚膜抗原

